

1.
形容詞
深。
2.
形容詞
清澈;澄清。
3.
名詞
(Zhàn)姓。
1.
水深貌;深沉貌。
1.出自《老子》湛呵,佁(似)或存。
2.出自《遭風二十韻》怪族潛收湖黯湛,幽妖盡走日崔嵬。
3.出自《游壽安·靈山寺》詩碧頗梨色湛無底,想象必有虬龍蟠。
4.出自《除夕答從兄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詩只是青楓江水湛,春心極目怕聞歌。
2.
深厚貌。參見“湛恩”。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鴻,易豐也。
2.出自《皇胤賦》爾乃發愷悌之明詔,振湛恩之豐沛。
3.出自《玉玦記·對策》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3.
深切貌。參見“湛湛”。
1.出自《傷獨孤賦》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4.
露濃貌。
1.出自《藝文類聚》凄氣夕衰,零露晨湛。
2.出自《與楊十二李三早入永壽寺看牡丹》詩籠處彩云合,露湛紅珠瑩。
5.
水不流貌。亦指停污不流之水。
1.出自《管子·輕重戊》夏人之王,外鑿二十?,韘十七湛,疏三江,鑿五湖,道四涇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藪,民乃知城郭門閭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
6.
徐緩貌。
1.出自《太玄·告》天地相對,日月相劌,山川相流,輕重相浮,陰陽相續,尊卑不相黷,是故地坎而天嚴,月遄而日湛。
2.出自《〈易傳內篇〉序》日,陽也;月,陰也。月遄日湛,一晝一夜,相推而生明。
7.
澄清貌。
1.出自《文選·謝混〈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2.出自《長沙六快》詩衡峰排古青,湘水湛寒綠。
8.
用作動詞。透出;清楚地露出。
1.出自《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詩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2.出自《夏夜苦熱登西樓》詩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3.出自《颶風賦》湛天宇之蒼蒼,流孤月之熒熒。
4.出自《生死場》田間無際限的淺苗湛著青色。
9.
示,明顯地表現。
1.出自《鹽鐵論·水旱》是以王者務本不作末,去炫燿,除雕琢,湛民以禮,示民以撲。
10.
安貌。參見“湛如”。
1.出自《方言》湛,安也。
11.
見“湛泊”。淡泊;恬淡寡欲。
1.出自《隸釋·漢冀州從事張表碑》恬靜湛泊,匪偟時榮。
12.
古水名。發源于河南省寶豐縣南,東流至葉縣注入北汝河。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川曰江漢,寖曰潁湛。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六·裕州》湛水,在縣(葉縣)北三十里。源出東南汝州魚齒山,經縣北,入于汝水。
13.
姓。東漢有大司農湛重,明有湛若水。見《通志·氏族五》、《明史》本傳。
1.出自《廣韻?豏韻》湛,姓。后漢有大司農湛重。
1.流傳的毒害。
1.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
2.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1.流落他鄉的民戶。
1.如水的月光。
1.滑溜。
1.流布的教化。
2.指流布教化。
3.猶流俗。
指會議由于不足法定人數而不能舉行。
1.流逝的慧星。
1.謂風采不凡。
1.比喻珍希,不凡。
1.喻文章秀逸遒勁。
1.見"龍杖"。
1.即龍帷。
1.亦作"龍仗"。
2.典出《后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后因以"龍杖"美稱竹杖。
1.樂書《雅琴龍氏》九十九篇和《雅琴趙氏》七篇的并稱。
1.有龍飾的喪幡。
1.謂陽氣潛藏。
1.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1.謂太子納妃。典出晉張敞《東宮舊事》"太子納妃,有漆龍頭支髻枕,金涂連盤鴨燈。"
1.即龍卷風。
1.見"龍爭虎斗"。
1.同"龍爭虎斗"。
1.指升騰的云氣。
1.宮中巡夜值更者。
1.指好的竹子。
〈書〉身體衰老、行動不靈便的樣子老態~。
1.龍所傳種。
2.指駿馬。
3.喻俊杰。
4.指帝王的子孫。
5.竹的別名。
1.駿馬。
1.神話傳說中的龍車,乃"日"所乘。
2.端上刻作龍頭的車轅。借指天子之車。
1.龍的子孫。借指帝王和貴族后裔。
1.珍貴的寶珠。傳說得自龍頷下或龍口中,故名。也稱夜明珠。語出《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1.豬的一個品種。產于廣東南雄龍王巖。重一二十斤,小耳庳腳細爪。土人腌熏,以竹片繃之,皮薄肉嫩。又產于江西省龍南縣。
1.龍須竹。劈為篾,平細柔韌,宜作馬鞭。
2.晉葛洪《神仙傳.壺公》"房(費長房)憂不得到家,公(壺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后因以"龍竹"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1.燭龍神所銜之燭。
2.指太陽。
3.以龍為飾之燭。
1.龍疾飛。
2.指如龍疾飛。
1.龍的爪。喻指天子的手。
2.書體名。
3.挖泥用的工具。
1.穇子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穇子》。
1.書體名。相傳為王羲之醉時所書。
1.穇子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穇子》。
1.篆書的一種。
1.盤旋曲折貌。
1.喻指繚繞的香煙。
1.《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后以"龍準"借指皇帝。
2.指帝王之鼻。
1.見"龍準翁"。
1.方言。黎族舊稱奴隸。
1.珠玉名。
1.舊指皇帝的姿質風度。
2.駿馬的姿態。
1.傳說中龍王之子。
2.舊時稱帝王的后代。
3.駿馬名。
4.見"龍子幡"。
5.蜥蜴的別名。 6.古賢人名。
1.繡花的旗幟。
1.名貴的織物,上有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