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讃”。
2.
贊美;頌揚。
1.出自《長笛賦》況笛生乎大漢,而學者不識,其可裨助盛美,忽而不讚,悲夫!
2.出自《文心雕龍·夸飾》并意深褒讚,故義成矯飾。
3.出自《兒女英雄傳》鄧九公先應酬了幾句閑話,又讚了會房子。
3.
嘆。
1.出自《列子·黃帝》黃帝喟然讚曰:“朕之過淫矣?!?/p>
4.
佐助。
1.出自《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
2.出自《文選·潘尼〈贈侍御史王元貺〉詩》協心毗圣世,畢力讚康哉!
5.
解釋;闡明。
1.出自《王仲宣誄》強記洽聞,幽讚微言。
2.出自《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於是馬鳴幽讚,龍樹虛求。
6.
佛經中歌頌釋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辭。
1.出自《高僧傳·經師論》然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唄。
2.出自《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僧守行建道場,出舍利俾士庶觀之,唄讚未畢,滿地現舍利。
3.出自《北夢瑣言》是夜黃昏,僧徒禮讚。
7.
文體名。以頌揚人物為主旨。
1.出自《后漢書·皇甫規傳》所著賦、銘、碑、讚、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2.出自《文心雕龍·祝盟》太史所讀之讚,固周之祝文也。
3.出自《封氏聞見記·圖畫》太宗之為秦王也,使立本圖秦府學士杜如晦等一十八人,文學士褚亮為讚。
1.邪惡;污濁。
1.污濁。比喻過失﹑缺點。
1.古時東夷國名。
1.荒蕪;雜草叢生。
1.雜草叢生。
1.茅坑;廁所。
2.污濁;骯臟。
1.猶貪污。
1.舊時僧人所誦以為能消災解厄的一種咒語。
1.不潔之病;惡病。
1.猶鄙賤。
1.猶粗濫﹐不精細。
1.謂俗事牽累。
1.辱罵。
1.謂品行污濁或廉潔。
1.猶言道德敗壞。
1.猶猥瑣。
1.惡毒咒罵。
1.污辱輕慢。
1.雜草;惡草。
1.不整潔的毛。
1.即穢貉。
1.佛教語。指凡人的肉身。
1.見"穢慝"。
難聞的氣味;臭氣。
1.盛糞便的器具。
1.荒蕪﹑傾覆。
1.臟土;惡土。
1.東夷別種。
2.鄙俗之人。
1.污辱;侮辱。
1.膻腥的污染。舊時指少數民族對漢民族的騷擾﹑影響。
1.佛教語。稱凡夫之肉身。
1.穢聞。
1.污濁而潮濕。
1.歪曲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書。
2.不光彩的生活史。
1.不良的風俗。
1.污濁零碎。
1.蕪雜的談論。
1.污濁;邪惡。
〈書〉丑惡的名聲(多指淫亂的名聲)~四播ㄧ~遠揚。
1.亦作"穢污"。
2.不潔;骯臟。
3.特指糞。
1.捏造事實誣陷人。
1.雜草。
2.指雜亂。
1.骯臟的東西。
1.污穢之仙‖有貶義。
1.污穢瑣碎的事。
1.謂下體。
2.言行下流骯臟。今多指淫穢。
1.褻瀆;污辱。
2.淫褻。亦指淫褻之事。
1.謂品德污濁而有瑕隙。
1.草木雜生的廢墟。
1.去除污穢之物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