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揝”。
2.
積聚,積蓄。
1.出自《全元散曲·梧葉兒·嘲貪漢》看兒女如銜泥燕,愛錢財似競血蠅。無明夜攢金銀,都做充饑畫餅。
2.出自《紅樓夢》他的公共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攢了,又放出去。
3.出自《福貴》這七八年來,雖然也沒有攢下什么家當,也買了一頭牛,攢下一窯谷,一大窯子山藥蛋。
3.
彎曲,卷曲。
1.出自《集韻·上緩》攢,折也。
2.出自《物理小識·鳥獸上·貓》提其耳而四足攢者良,以長則懶也。
4.
用同“趲”。趕作;加緊。
1.出自《神奴兒》[張千云]正在司房里攢文書哩。
2.出自《水滸傳》看看天色漸晚,月色光明,眾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凈攢未辦的工程。
1.猶苗條。細長柔美。
1.指太平天國的"天條"和天父﹑天兄﹑天王的命令。
1.按內容分的細目。
2.指詞典的詞條。
3.謂整理安排細節。
4.法令﹑規章等的項目。亦指法令﹑規章。
1.枝條。
1.支流;支派。
1.條例,章程。
2.鑒別評定。
1.猶奏請。
1.黃芩的一種。子芩的異名。
1.長裙。
1.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運城縣中條山北的鳴條崗一帶。
1.面上有絨條的棉織品。又名燈心絨。
1.長褥子。
1.猶言采桑。
2.借指桑樹。
1.猶蕭森。
1.中條山的省稱。
1.猶條奏。
1.分條敘述。
1.條理,規律。
1.魚名。體側扁,呈片狀,鱗細,頭短,右側淡褐色,有黑色條紋,左側白色或淡黃色。兩眼生在右側,左側向下臥在淺海底上。捕食小魚等。
1.見"條兒糖"。
1.謂有條理﹑有次序。
2.暢達貌。
3.猶言每一條。
4.猶蕭蕭。形容風聲。
5.指各項事業的組織系統。與"塊塊"相對。 6.指條文。
1.點心名。糯米粉制成的有細沙心的長圓形糕。
1.古代臂飾。呈螺旋形,上下兩頭左右可活動,以便緊松。一副兩個。
1.指法律章程等分條說明的文字。
1.列舉上報。
1.通曉洞悉。
1.分條敘明。
1.逐條聯綴。
1.條例法令。
1.指用木屑攙香料做成細條形的香。
1.猶言裹脅。
1.分條書寫。
1.枝長葉連。比喻有條理﹑有系統。
1.條例。
2.條理頭緒。
1.猶枝分。
1.枝葉。比喻分支;支派。
1.僧人所穿之衣,因其有九條至二五條之別,故名。
1.指分條陳述意見的奏疏或文書。
1.指再生的樹枝。
1.長條形的印章。
1.絲制的帶子。飾于駕車的馬或結于冠。條,通"絳"。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的,確定簽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包括公約、協定、換文、聯合宣言、憲章等。由兩個國家簽訂的條約稱雙邊條約”;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簽訂的條約稱多邊條約”。條約一般具有時間性,如果期滿不再續簽即失效。
1.逐條記載。
1.條例規章。
2.指條約。
1.猶詔令。
1.謂逐條訂正。
1.亦作"條枝"。
2.古西域國名。約在今伊拉克境內。
3.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和哈薩克一帶。唐設條枝都督府。
1.見"條支"。
2.樹枝。
1.指條例所規定的職責。
1.逐條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