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鳥名。鷙鳥。屬猛禽類。俗稱鷂鷹、老鷹。體長約65厘米。狀類鷹,唯嘴較短。上體暗褐雜棕白色。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鳶”。下體大部分為灰棕色帶黑褐色縱紋。翼下具白斑,尾叉狀,翱翔時最易識別。攫蛇、鼠、雞、雛鳥為食。分布幾遍我國各地,終年留居。
1.出自《詩·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飛戾天。
2.出自《文選·曹植〈名都篇〉》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3.出自《本草綱目·禽四·鴟》鴟、鳶二字,篆文象形,一云:鴟,其聲也。鳶,攫物如射也。
2.
紙鳶,鳥狀的風箏。
1.出自《新唐書·藩鎮傳·田悅》伾急,以紙為風鳶,高百余丈,過悅營上,悅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
2.出自《長生殿·覓魂》誰知他做長風吹斷鳶,似晴曦散曉煙。
1.即質樸。
1.正氣。
1.徑直向前。
2.太子府內官名。
1.值錢,價錢高,有價值。
1.直的溝渠。
耿直懇切言語直切|我知道直切的人不會討好。
1.正直廉潔。語出《書.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1.剛直的性情。
2.猶直率。
1.徑直奔向。
1.直接攻取。
1.見"直來直去"。
1.水向上涌出之泉。
1.即將,就要。
2.猶分明地。
1.猶縱使,即使。
1.正直的人;直爽的人。
2.古邑名。
1.直截了當承認,毫不回避隱瞞。
1.猶言竟然如此。
1.值日,當班。亦指值日當班的人。
1.正直的儀容。
1.坦率溫和。
1.象弓弦一樣直。比喻為人正直。
1.比喻言行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1.指古代官吏出行時,在轎前舉直柄傘的差役。
1.主持擊鐘。
1.方位詞。上,上面。用于名物詞之后。
2.向上,向前。
1.比喻官運亨通,直登高位。
1.古代官員在禁中當值辦事之處。
1.伸得筆直的樣子。
1.伸直的身軀。
2.以直道立身。
3.古代一種日常所穿的長衫。
4.指明代內官服飾之一種。
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產生升力和推進力的飛機。能垂直起落,向前、后、左、右飛行,空中懸屯原地轉彎。可廣泛用于運輸、救護、空降作戰、偵察、反潛等。
1.正直之言。
2.正直的名聲。
3.直著嗓子。
1.正直如繩墨。
2.指正直的人。
3.以法制裁。
4.喻法制。
1.正直的史官;史官的直筆。
1.當值之使者。
2.猶即使。
1.正直﹑耿直之士。
1.謂值班。
1.隨侍帝王的人員。
2.謂隨侍帝王左右。
1.猶直率。
1.謂目不旁視,一直向前看。
2.謂瞪目正視。
3.謂兩眼發直,瞳人無光。
1.據實書寫。
1.徑直抒發。
1.謂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1.謂直接記錄。
1.直立。
2.跟"橫"相對。
1.雙雙直豎。
坦率爽快為人直爽|他是個直爽人|他說話挺直爽。
1.筆直而順溜。
1.照實說;坦白直率地說出來。
1.正象。
1.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