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事物的質量)壞;粗劣。
1.
凹陷;低下。
1.出自《史記·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丘云
2.
疵病;粗劣。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舜﹞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
2.出自《魏都賦》器周用而長務,物背窳而就攻。
3.出自《新唐書·韓思彥傳》俗不偷薄,器不行窳。
4.出自《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中國之大,患在兵少而不練,船械窳而乏也。
3.
敗壞,腐敗。
1.出自《三國志·蜀志·郤正傳》然而道有隆窳,物有興廢,有聲有寂,有光有翳。
2.出自《立政議》天下一大器也,用之久,則必弊窳殘缺。
3.出自《清史稿·災異志二》灤州瓜窳,剖之有血,食者立病。
4.出自《民彝與政治》由是言之,政治之良窳,視乎其群之善良得否盡量以著于政治。
4.
懶惰。
1.出自《商君書·墾令》愛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無所於農,是必農。
2.出自《賓退錄》東蜀楊天惠撰《彰明縣附子記》:“蓋其實之美惡,視功之勤窳。以故富室之人常美,貧者雖接軫,或不盡然。”
5.
羸弱。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今太子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手足墮窳。
6.
謂器中空空。
1.出自《久雨壞墻園蔬盡壓悵然成詩》囊橐罄留儲,釜甑恒若窳。
7.
惡獸名。即窫窳。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揸狒猬,?窳狻。
2.出自《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夫宮中祭邪魅及葬窳,則用昏。
1.喻為人有鋒芒﹐有主見。
2.形容表情嚴峻。
1.有道理。
多項式或兩個多項式的商的統稱。
只含有加、減、乘、除和乘方的代數式。有理式中,如果沒有除法,或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稱為有理整式”,簡稱整式”;除式中含有字母的,稱為有理分式”,簡稱分式”。有理分式可化為兩個多項式的商,當分子的次數低于分母次數時,稱為真分式”。
1.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1.有力氣;有力量。
2.有功勞。
3.有權勢或有財力。
4.以力﹐用力﹐使力。
1.有利益﹐有好處。
1.有利益可以謀取。
1.謂按照慣例辦事。
1.有成例可以援引。
1.有姻親關系。
1.有臉面﹐有身分。
2.體面;光彩。
3.猶好意思。
1.方言。指隔了幾天。
1.謂有某種本領或辦法。
1.謂有某種技能或本事。
1.謂兩雄不并立。存孝﹐五代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孝。彥章﹐五代朱溫的部將王彥章。兩人均有勇力﹐李更在王之上﹐故謂。
1.用在整數后﹐表示整數外尚有余數。
1.佛教語。指世間一切有煩惱的事物。漏﹐或譯為煩惱。
1.謂生﹐生存。
2.指有祿位的人。
1.古國名。姜姓。傳為四岳之后。其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國所滅。有﹐詞頭。
1.有理;有序。
1.古國名。為商所滅。有﹐詞頭。
2.指洛水。有﹐詞頭。
1.怠慢。表示招待不周的客套話。
1.形容明了而有條理。
2.形容真切。
1.有辦法。謂得其關鍵或訣竅。
1.古國名。亦稱三苗。堯﹑舜﹑禹時代我國南方較強大的部族﹐傳說舜時被遷到三危。有﹐詞頭。
1.古國名。有﹐詞頭。為桀所滅。故址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舊名緡城阜。
1.出名。謂名字為大家所知。
2.有正當理由。
3.道家指萬物本原的命名。與"無名"相對。
1.見"有名無實"。
1.亦作"有名亡實"。
2.謂空有名義或名聲而沒有實際。語本《國語.晉語八》"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1.指明朝。有﹐詞頭。
1.天命。有﹐助詞。
2.天命所歸之人。古代稱天子。
3.由命運主宰。
1.謂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1.謂看見的人都贊賞﹑賞鑒。
1.猶言有眼無珠。
1.見"有奶便是娘"。
1.比喻只要有好處﹐就可以不講原則。
1.見"有奶便是娘"。
1.古國名◇用作姓氏。有﹐詞頭。
1.謂勢不兩立。
①豐收之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②多年豢之有年|予與公相知有年矣。
1.猶言上年紀。
1.謂日子拖得長久﹐沒有確定的期限。
1.比喻當達不到原有條件時﹐則降格以求。
1.謂少女愛慕異性。
1.方言。有希望。
1.有希望;有前途。
1.有底﹐有把握。
將罪犯定期監禁于特定場所的刑罰。在我國,其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在數罪并罰或死緩減為有期徒刑時可以到二十年。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有勞動能力的實行勞動改造。服刑期間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的,可以依法減刑或假釋。
1.謂子肖其父。語本《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