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病。引申為災難。
1.出自《詩·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2.
指危害。
1.出自《詩·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2.出自《敵戒》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祇益為瘉。
3.
同“愈”。痊愈。
1.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漢王疾瘉,西入關,至櫟陽。
2.出自《答湘東王書》吾春初臥疾,極成委弊,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3.出自《徐泰母碣》﹝徐泰﹞告自珍曰:吾母平生再刲股,一療吾外王母疾,再療吾王母疾,皆瘉,親族無知者。
4.
同“愈”。指治愈。
1.出自《淮南子·俶真訓》夫梣木色青翳而蠃瘉蝸睆,此皆治目之藥也。
2.出自《會合聯句》嘉言寫清越,瘉病失疣腫。
5.
同“愈”。越,更加。
1.出自《荀子·堯問》孫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禮瘉恭,是以不得罪於楚之士民也。”
2.出自《平均篇》大略計之,浮不足之數相去瘉遠則亡瘉速,去稍近治亦稍速。
3.出自《主客平議》中國自甲午中東一役,而情實露,自庚子內訌,而情實瘉益露。
6.
同“愈”。勝過;高過。
1.出自《漢書·藝文志》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
2.出自《漢書·汲黯傳》使黯任職居官,亡以瘉人。
3.出自《〈桐城古文集略〉序》師友源瀾,各有所自,文儒之興,瘉乎他邑。
4.出自《〈新方言〉序》及吾未入丘墓之時,為之理解,猶瘉於放失已。
1.撥動。
2.撫摸。
3.琢磨。
4.打發;拉扯。
5.指手腳拍打著的動作。
1.見"撥剌"。
1.象聲詞。多形容馬疾走聲。
擬聲詞船尾跳魚撥剌鳴。
1.鑄作金屬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蠟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屬注入泥范而成﹐故稱。
1.舊時貨郎用來招攬顧客的手搖小鼓。有柄﹐兩旁系墜﹐握柄轉動鼓﹐墜擊鼓發聲。亦用作小兒玩具。
1.晃動。
2.忽然。
1.猶整理。
1.明制﹐把國子監監生分撥各政府部門充歷事生進行實習。
1.調撥琴弦。捩﹐轉弦的軸。
1.撥弄爐灰。
1.平定禍亂。
2.治理亂政。
3.挑撥。
治平世亂,恢復正常撥亂反正的決策。
1.猶撥亂反正。
1.見"撥亂反治"。
1.來回擺動。
1.猶撥冗。
1.解悶。唐杜甫有《撥悶》詩。
1.剪除撲滅。
1.猶潑墨。亦泛指縱情作畫。
1.來回撥動。
2.擺布;擺弄。
3.琢磨。
4.搬弄﹐挑撥。
1.未濾過的重釀酒。亦泛指酒。
2.指重釀成酒。
3.舀取未濾過的酒。
1.平定。
1.宋代轉遞急要文書的驛站。
1.整治田畦。
1.喘氣。
1.摒棄;摒除。
1.打發﹐排遣。
1.廢棄。
推開繁忙事務(抽空的意思,多用于客套話)務請撥冗出席。
1.彈奏樂器。阮﹐阮咸﹐樂器名。形似琵琶而圓。相傳為晉阮咸所造﹐故稱。
1.頂開泥沙。
2.舊時堪輿家謂卜斷墓穴吉兇之事。
1.清代官名。滿語『語稱領催。管理佐領內的文書﹑餉糈庶務。
1.散播食物。
2.宋大內進膳時的警戒措施。
1.甩動。
1.挑破。
1.面頰豐滿貌。
1.剔除。
2.猶撥冗。
1.開啟天門。喻本領非凡。
1.唐代一種戴假面具的樂舞﹐來自西域。又名拔頭﹑缽頭。
1.同"撥萬論千"。
1.形容財產眾多﹐花錢以萬千計。
1.以手撥麥芽。喻事易為。
1.同"撩云撥雨"。
1.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1.即蝤蛑。蟹的一種。
2.唐教坊曲名。
1.猶言曲直。
2.治之使正。
1.廢置;擱置。
2.挑撥。
1.猶整修。
1.掉轉。
2.轉動;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