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誘導;教導。
1.出自《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2.出自《王深父墓志銘》或者誘其言,以明先王之道。
3.出自《老殘游記》其同處在誘人為善,引人處於大公。
2.
向導;引路。
1.出自《楚辭·招魂》步及驟處兮,誘騁先。
3.
引誘;誘惑。
1.出自《詩·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2.出自《淮南子·精神訓》是故圣人法天順情,不拘於俗,不誘於人。
3.出自《順宗實錄二》而叔文又以元衡在風憲,欲使附己,使其黨誘以權利。
4.
欺誑,誘騙。
1.出自《荀子·正名》彼誘其名,眩其辭,而無深於其志義者也。
2.出自《水滸傳》我便復翻身去賺了這甲,誘了這兩個婭煢,收拾了家中應有細軟,做一擔兒挑在這里。
3.出自《日出》他推開白露臥室門,和顏悅色的招手,誘出小東西。
5.
感動。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
2.出自《與元九書》其余雜律詩,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
6.
美善貌。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善生乎君子,誘然與日月爭光。
7.
自然地。
1.出自《莊子·駢拇》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1.見"眾寡懸絶"。
1.各種管樂器。
1.猶眾多。
1.民眾的責難。
1.眾人驚恐疑慮。
1.《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謂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1.眾合地獄的簡稱。佛教謂八大地獄之一。
1.猶人和。
1.表演戰斗場面時所擺的一種陣勢。即一人衣羊裘﹐眾披虎皮﹐各持器械圍殺。
1.眾人;百姓。
1.眾人的議論或喧嘩。
1.眾多的迫害和困厄。
1.百草。
1.群鳥的嘴。借指各種議論。
1.眾多的誹謗。
1.謂眾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1.猶眾多。
1.眾人的疑慮。
1.種種毛病。
1.眾人的技藝才能;各種技藝。
1.指各家之言。
1.猶諸士。士﹐周官名﹐司馬的屬員。
1.群猿。
1.繁重。
1.眾多的軍隊。
1.群英;眾多才智過人之士。
1.眾人的言論;輿論。
2.眾人之口。
1.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1.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籍籍﹐紛亂貌。
1.眾人輾轉述說。
1.眾人一致責罵。
1.眾人交相贊美。
1.眾人口味不同﹐很難調和得使大家都滿意。亦比喻人多意見多﹐很難協調統一﹐使人人都滿意。
1.漢諸侯王第宅,以朱紅漆門,故稱朱邸◇泛指貴官府第。
1.校讀書籍等時用朱筆圈點,故稱"朱點"。
1.指紅色殿宇。因其外墻多涂以朱色,故稱。
1.即丹頂鶴。
1.用朱砂制的墨錠。
導演、戲劇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早年參與領導辛酋劇社,后就讀于復旦大學,參加復旦劇社。抗戰時期任上海劇藝社以及華藝、同茂等劇社導演。建國后任上海戲劇學院教務長、副院長。導演劇目有《孔雀膽》、《上海屋檐下》、《關漢卿》、《年青的一代》等。著有《導演技巧對話》、《舞臺創作技法》等。
南宋詞人。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洛陽(今屬河南)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受秦檜籠絡,任鴻臚少卿。秦檜死后罷官。有《巖壑老人詩文集》,已佚,今存詞集《樵歌》。
1.春秋時富豪陶朱公和猗頓的并稱。
1.亦作"朱蕚"。
2.鮮艷的花萼。《詩·小雅》有《白華》篇,已亡逸。《詩序》謂"《白華》,孝子之絜白也。"此詩言孝子養父母常自潔,如白華之無點污。《文選·束晳之二》有"白華朱萼,被于幽薄"之句,李善注云"此喻兄弟比于華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劐眾雜,方于華萼,自然鮮絜。"后遂以"朱萼"為孝子潔行之典。
3.紅花。
1.見"朱萼"。
1.即朱砂。
1.見"朱旛"。
1.亦作"朱幡"。
2.紅色的旗幡。尊顯者所用。
1.鐵礬土。因其含氧化鐵而呈紅色。可入藥,或作顏料。
1.春秋時吳地名。治所在今江蘇省丹徒縣東南。
2.指南方。
1.馬嚼環兩旁的紅色扇汗用具。亦用作裝飾。
2.引申為華美的車乘。
3.謂赤幟﹑紅旗。
1.胭脂和鉛粉。婦女用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