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臃腫”,過于肥胖,動作不靈便。①衣服穿得太多。②機構太龐大,妨礙工作。
2.
名詞
(Yōng)姓。
1.
同“癰”。毒瘡。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石之為藥精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將發臃。
2.
見“臃腫”。癰疽;肌肉腫脹。
1.出自《贈書記·旅病托棲》行不上,悲雙足,都臃腫。我頭炫暈,好似在霧云中。
2.出自《巧團圓·防辱》只因巴豆的性子極狠極烈,莫說吃下肚去,要瀉死人,只消皮膚粘著了,也就登時臃腫起來,令人嚇死。
3.出自《戰國策·韓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鵲者,為有臃腫也;使善扁鵲而無臃腫也,則人莫之為之也。
3.
見“臃腫”。形容物體粗大笨重。
1.出自《夜夢故人》詩已如臃腫木,復似飄飖蓬。
2.出自《和江鄰幾詠雪二十韻》庭槐高臃腫,屋蓋素模胡。
3.出自《茶香室續鈔·翁鞋》北人冬月,履納綿絮,臃腫粗坌,謂之翁鞋。
4.出自《上海的早晨》靠東方的海上堆積著一層層灰色的云彩,臃腫而又厚實,遲緩地浮動著。
4.
見“臃腫”。形容身體或衣著過分肥大,轉動不靈。
1.出自《洗象》詩自愧臃腫形,難為耳目賞。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當頭那人生得臃腫肥胖,唇上長了幾根八字鼠須。
3.出自《分》他兩臂直伸著,頭面埋在青棉的大風帽之內,臃腫得像一只風箏!
5.
見“臃腫”。謂文章、書法等顯得笨重呆滯。
1.出自《答陶弘景論書書》點掣短則法臃腫,點掣長則法離澌。
2.出自《麓堂詩話》世人學杜,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腫。
3.出自《宋嵩南制義序》今之文支離臃腫,夸多斗靡,而決裂先正之規矩者至矣。
6.
見“臃腫”。比喻機構龐大,調度不靈。
1.出自《公民自治篇》故國之無地方自治者,其國臃腫頹敗不生活,雖龐然大物,亦號之曰廢國。
2.出自《燕山夜話·“推事”種種》光從推事的這許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官僚制度龐大、臃腫、腐敗、落后到何等驚人的地步。
1.漢徭役名稱。謂踐更﹑居更﹑過更三種徭役。《史記.吳王濞列傳》"卒踐更"司馬貞索隱引《漢律》"卒更有三﹐踐更﹑居更﹑過更也。"一說卒更為更三品之一。《史記.游俠列傳》"每至踐更"裴髎集解引三國魏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有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為卒更也。"
1.匆促,急迫。
1.倉促急遽。
1.最后一杯。
2.干杯。
1.古代喪禮,百日祭后,止無時之哭,變為朝夕一哭,名為卒哭。
1.指服兵役﹑勞役的人。
1.行伍。
1.形容非常鋒利的樣子。
1.短促貌。
1.形容急驟猛烈的樣子。
1.終年。
2.歿年,死亡之年⊥"生年"相對。
1.奴婢。
1.倉促緊迫。
1.終于,最后。
1.終喪。謂滿服。
1.盡時。謂度過三個月。
2.度過時日。
1.官名『代官署中屬吏之一。
1.差役。
1.戰士。
1.度過年終。
2.度過歲月。
3.終年,整年。
1.徒眾;兵眾。
2.服勞役的人;差役。
1.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百人為卒。
2.泛指軍隊,行伍。
3.指士兵。
1.完成未竟的事業或工作。
2.完成學業;畢業。
3.謂全部誦讀完畢。
4.已成之事。
1.即畢業生。
1.倉促,突然。
1.詩﹑詞﹑文章結尾的段落。
1.即中風。中醫病名。
1.兵士。
2.象棋棋子之一。
1.匆促急迫的樣子。
1.倒塌。《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鄭玄箋"崒者,崔嵬……山頂崔嵬者崩。"馬瑞辰通釋"崒崩二字當連讀,與上'沸騰'相對成文,即碎崩之叚借?!稄V雅》碎﹑崩并訓為壞,是也。"一說"崒"通"猝"。言山冢猝然崩壞。參閱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中》。引申指突然潰散;潰敗。
1.即浮屠。梵語佛塔的音譯。
1.高峻貌。
1.亦作"崒嵂嵂"。
2.形容高峻陡峭。
3.象聲詞。
1.高峻貌。
2.指高山。
1.見"崒律律"。
1.亦作"崪然"。
2.突兀,高聳貌。
1.亦作"崪峷"。
2.高峻貌。
1.謂高山崩塌,江河沸騰。形容動亂。語本《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1.亦作"崒"。
2.險峻貌;高聳貌。
1.亦作"崪屼"。同"崒兀"。
1.峻峭貌。
2.象聲詞。物體輕微的磨擦聲。
1.見"崒兀"。
1.周代地方基層官名。
2.泛指一族之尊長。
3.周代地方基層單位"族"與"長"的并稱。
1.見"族姻"。
1.同族及從兄弟。
1.亦作"族?"。
2.聚居的同族親屬。
1.一姓一族的土地。
1.同高祖兄弟的弟輩。亦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少者。
1.猶家世。
1.宗族或家族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