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臃腫”,過于肥胖,動作不靈便。①衣服穿得太多。②機構太龐大,妨礙工作。
2.
名詞
(Yōng)姓。
1.
同“癰”。毒瘡。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石之為藥精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將發臃。
2.
見“臃腫”。癰疽;肌肉腫脹。
1.出自《贈書記·旅病托棲》行不上,悲雙足,都臃腫。我頭炫暈,好似在霧云中。
2.出自《巧團圓·防辱》只因巴豆的性子極狠極烈,莫說吃下肚去,要瀉死人,只消皮膚粘著了,也就登時臃腫起來,令人嚇死。
3.出自《戰國策·韓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鵲者,為有臃腫也;使善扁鵲而無臃腫也,則人莫之為之也。
3.
見“臃腫”。形容物體粗大笨重。
1.出自《夜夢故人》詩已如臃腫木,復似飄飖蓬。
2.出自《和江鄰幾詠雪二十韻》庭槐高臃腫,屋蓋素模胡。
3.出自《茶香室續鈔·翁鞋》北人冬月,履納綿絮,臃腫粗坌,謂之翁鞋。
4.出自《上海的早晨》靠東方的海上堆積著一層層灰色的云彩,臃腫而又厚實,遲緩地浮動著。
4.
見“臃腫”。形容身體或衣著過分肥大,轉動不靈。
1.出自《洗象》詩自愧臃腫形,難為耳目賞。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當頭那人生得臃腫肥胖,唇上長了幾根八字鼠須。
3.出自《分》他兩臂直伸著,頭面埋在青棉的大風帽之內,臃腫得像一只風箏!
5.
見“臃腫”。謂文章、書法等顯得笨重呆滯。
1.出自《答陶弘景論書書》點掣短則法臃腫,點掣長則法離澌。
2.出自《麓堂詩話》世人學杜,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腫。
3.出自《宋嵩南制義序》今之文支離臃腫,夸多斗靡,而決裂先正之規矩者至矣。
6.
見“臃腫”。比喻機構龐大,調度不靈。
1.出自《公民自治篇》故國之無地方自治者,其國臃腫頹敗不生活,雖龐然大物,亦號之曰廢國。
2.出自《燕山夜話·“推事”種種》光從推事的這許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官僚制度龐大、臃腫、腐敗、落后到何等驚人的地步。
1.古代禮冠的一種﹐次冕一等。爵﹐通"雀"。
2.葍的別名。
1.雀形的發釵。爵﹐通"雀"。
1.爵位的等級。
1.爵位的等級。
1.即卷耳。
1.爵位及其相應服飾。
1.爵位的名號。
2.指加封爵號。
1.爵位和賞金。
1.雛雀。爵﹐通"雀"。
1.書有官爵和鄉里的名片。
1.即爵位。
1.捕雀的網。爵﹐通"雀"。
1.古代兩種角斗性質的雜耍。泛指玩賞之物。爵﹐通"雀"。
1.爵位的名稱。
1.封爵受職。
1.爵祿和賞賜。
歐洲君主國最低的封號,不世襲,不在貴族之內。
一種舞曲性質的音樂。20世紀初形成于美國新奧爾良。主要來源于被販賣到美國淪為奴隸的西非黑人的勞動歌曲和靈歌、怨曲等。最初由五至十余人不等的小樂隊即興演奏,以強烈的切分音貫串全曲。20年代起流傳至美國各地。在樂器配合上,通常以小號、長號、薩克斯管、單簧管、小提琴等奏旋律,以鋼琴、低音提琴、吉他、鼓等作為節奏性的伴奏樂器。
1.古代船上的瞭望室。爵﹐通"雀"。
1.爵位和謚號。
1.即銅雀臺。爵﹐通"雀"。
1.凝聚在植物枝葉上的一種露珠。古人認為是陰陽二氣不順所成﹐可致人疾病。與甘露不同。爵﹐通"雀"。
1.官爵和封地。
2.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1.赤黑色的韋。爵﹐通"雀"。
君主國家貴族封號的等級。
1.城堞上的孔穴。其大僅可容雀﹐故名。爵﹐通"雀"?!赌樱畟涑情T》"城上為爵穴。"孫詒讓間詁"謂于城堞間為空穴,小僅容爵也。"一說﹐爵﹐通"爝"。爵穴為納火的小洞。參閱蔣禮鴻《義府續貂.爵穴》。
1.爵位和封邑。
2.特指封邑。
1.足不離地而跳。表示悲痛之極。爵﹐通"雀"。
1.如雀之跳躍。表示欣喜之極。爵﹐通"雀"。
1.亦作"爵■"。
2.猶爵祿。
1.見"爵秩"。
1.世襲爵位的嫡長子。
1.刨土用的一種農具﹐類似鎬。
1.蚯蚓的糞。
1.蠕動貌。
1.兩獸名。即蛩蛩巨虛和蟨。
1.獸名。即蟨。
1.見"蟨"。
1.見"蟨"。
1.即蚰蜒。
1.掘取;拔出。
1.顛仆,跌倒。
1.謂船擱淺。
1.局促,不自然。
1.顛跌,奔波。
1.跌倒。
1.跌倒。比喻挫敗。
1.震動;震驚。
1.亦作"躡機"。
2.造成手足痿痹的原因。
1.額角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