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昆蟲,種類很多,一般體小,呈黑、褐、紅等色,觸角絲狀或棒狀,腹部球狀,腰部細。成群穴居,分雌蟻、雄蟻、工蟻和兵蟻。雌蟻和雄蟻都有單眼,有翅。工蟻和兵蟻都沒有翅,生殖器官不發達。
2.
(Yǐ)姓。
1.
亦作“螘”。
2.
螞蟻。
1.出自《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2.出自《楚辭·招魂》赤蟻若象,玄螽若壺些。
3.出自《酉陽雜俎·蟲篇》秦中多巨黑蟻,好斗,俗呼為馬蟻。
4.出自《本草綱目·蟲二·蟻》蟻處處有之,有大、小、黑、白、黃、赤數種。穴居卵生。其居有等,其行有隊。能知雨候,春出冬蟄。
5.出自《冬至大風雪》詩閉將同蟄蟻,臥欲作僵蠶。
3.
酒面泡沫。亦借指酒。
1.出自《南都賦》醪敷徑寸,浮蟻若蓱。
2.出自《節游賦》浮沉蟻於金罍,行觴爵於好仇。
3.出自《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詩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
4.出自《送稻醴與子才》詩蟻浮杯面白,味撇甕頭醇。
4.
玄色。參見“蟻裳”。
1.出自《書·顧命》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
5.
剛孵化的蠶。參見“蟻蠶”。
1.出自《廣蠶桑說輯補》﹝蠶﹞子之初生者名蠶花,亦名蟻,又名烏。
6.
姓。漢有蟻逢。見《印藪》。
7.
比喻卑微;微末;小。參見“蟻命”、“蟻忱”。
1.出自《霞外攟屑·釋諺·蟻》若軍牢夜役等差上稟及領狀,則自稱臺下蟻某,不知何本,詢之老吏,亦不能答。按孫文安公集中《撫綏苗瑤疏》,有隨據峒寨各長,連名具呈,稱蟻等初歸仁化;又云:蟻等查實;又云:如蟻等隱匿不報……是蟻之稱頗古。
佩帶在衣袖(一般為左袖)上臂部分、表示身分或職務的標志。
像墻壁的障礙物,多用于比喻消除雙方之間的思想~。
1.謂運用自如;指揮靈便﹐如臂之使指。語出漢賈誼《陳政事疏》"今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書〉①幫助屢承~,不勝感激。②助手收為~。
1.刀鞘上的裝飾物。也指刀鞘。
1.猶鞞琫。刀鞘上的裝飾。
1.鞴靫。盛箭器。
1.刀鞘和蔽膝。芾,通"韨"。借指達官貴人。
1.鼙鼓。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屬六鼓中雷鼓一類。
2.古代軍中所用之樂鼓。
3.借指戰事。
1.梵語。疾風;暴風。
1.琵琶的別名。
1.即《鞞舞》。
1.小鼓和木梆。軍中用于打更巡夜。
1.古舞名。舞人執鞞鼓于前(或兩旁)導舞,故稱。未詳所起,漢已用于宴享,隋猶存,但已不執鞞。舞時有歌,三國時歌詞已散失。
1.即古代天文學家所倡的蓋天說。因出自《周髀》,故稱。
1.亦作"?骨"。
2.胯骨。
3.指股骨。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語本《漢書.賈誼傳》"至于髖髀之所,非斤則斧。"
2.謂解剖﹑肢解。
1.馬鞍上的皮帶。亦為馬桶上篾箍的諧音。
1.大腿上的肉。亦為"髀肉復生"的簡縮。
因此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1.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狩獵用具。亦為一種游戲器具。
1.亦作"?樞"。
2.髀骨外側的凹陷部分。也稱髀臼。
1.即髀石。
1.勃發。
1.肆亂。
1.憤怒。
1.見"奰屃"。
1.璧玉與絲絹。謂珍貴的禮物。
1.亦作"璧彩"。
2.比喻月光,月色。
1.見"璧采"。
1.古代學宮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學和皇帝的選士之所。
1.玉除。用美玉砌成或裝飾的臺階。
1.即壁帶。壁中橫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狀似帶,故稱。璧,通"壁"。
1.屋椽頭的裝飾。以璧飾之,故稱。《文選·司馬相如》"華榱璧珰,輦道纚屬。"郭璞注引韋昭曰"裁金為璧以當榱頭也。"張銑注"璧珰,以璧飾椽首也。"一說指瓦當。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引司馬彪曰。
1.用璧玉裝飾的豪華宮殿。
1.宮室壁帶上的環狀金屬飾物。
1.猶璧還。
1.以璧玉裝飾的房屋。泛指華美的房屋。
1.玉璧與羔羊。
1.刻在璧玉上的誥文。
1.用美玉裝飾的宮殿。
1.見"璧珪"。
1.亦作"璧圭"。
2.璧與珪。古代帝王﹑諸侯用作禮器和符信。
1.猶璧池。太學的美稱。
1.兩璧相合。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結合在一起。
1.亦作"璧合珠聯"。
2.謂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認為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
3.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1.見"璧合珠連"。
〈書〉敬辭,用于歸還原物或辭謝贈品所借圖書,不日~。
1.喻日﹑月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