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光線強烈地照射。
2.
動詞
顯揚,顯示出來。
3.
形容詞
光榮。
4.
名詞
光芒;光輝。
5.
名詞
(Yào)姓。
1.
照射;放光。
1.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2.出自《別賦》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
3.出自《幽懷》詩凝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4.出自《三國演義》金鼓震天,戈矛耀日。
2.
光明。
1.出自《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2.出自《后漢書·郎??傳》﹝唐堯﹞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3.出自《放言》詩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3.
榮耀;引以為榮。
1.出自《漢書·儒林傳·孟喜》喜好自稱譽,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師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喜,諸儒以此耀之。
2.出自《虞鳴鶴誄》秘書多能,垂耀於唐。
3.出自《與童伯禮書》自茲以往,茍能益行所聞,俾義聲光于四方,則仆也為足下之里人,亦預有耀矣。
4.
顯示。
1.出自《國語·楚語下》耀之以大利,不仁以長之。
2.出自《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記室征西府,宏謀耀其奇。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吊諸葛》祁山六出耀神武,威伏鼠盜潛無申。
5.
炫耀,夸耀。
1.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於古風,襮順而里方,不耀其章,其剛不傷。
2.出自《中國通史》所謂耀威,就是對外國人夸耀中國的富強文明。
6.
眩耀,迷惑。
1.出自《莊子·齊物論》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圖也。
2.出自《美芹十論》彼或以兵來,吾敢謂其非張虛聲以耀我乎?
7.
古州名。治所在今陜西省耀縣。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三·西安府》。
1.出自《耀州太原洞碑記》西安之州六,而商與耀,余皆游其地。
1.不能常買到的商品。
1.猶言疏密。
1.稀疏有間隙。
1.稀少簡略。
1.消失脫落。
1.不常來的客人。
1.極言空無所有。
1.稀少空曠。
1.猶稀疏。
1.稀疏。
2.方言。散漫﹐拖拉。
1.稀疏貌。
1.極爛。
2.破碎到極點。
1.猶言稀疏而顯明。
1.形容很稀。
2.形容稀松不上勁。
1.象聲詞。形容喝粥﹑打鼾等聲音。
1.不清楚﹐糊里糊涂。
2.隨便﹐馬馬虎虎。
1.象聲詞。形容水聲等。
1.形容毫不費勁或七零八落破敗不堪的樣子。
1.疏忽大意﹐馬虎。
1.極稀疏。
1.指七十歲。
1.粥﹑湯等很稀的樣子。
1.極亂。
1.稀疏﹐零落。
1.爛粥。
1.疏密。
1.猶消逝。
1.極嫩。
1.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因以"稀年"為七十歲的代稱。
1.極偏僻;很少而冷僻。
1.猶極破。
1.稀少新奇。
1.很少見﹐很奇異﹐不同一般。
1.甚少遷升。
1.稀少﹐短缺。
1.極軟。借指體弱無力。
1.散亂不堪。
1.沒有形成獨立礦床﹐而以雜質狀態分散在其他礦物中的元素。如硒﹑碲﹑鍺﹑鎵﹑銦﹑鉈等。
1.很少;不多。
1.猶稀少。
1.很濕。
1.世上少有。
1.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劑使溶液的濃度變小。亦指加溶劑于溶液中以減小溶液濃度的過程。
1.亦作"稀痚"。
2.不稠密。
3.猶言冷落﹐疏遠。
1.極為松散。引申指馬虎﹑差勁或不嚴格。
2.輕松不費勁;無關緊要。
1.碎到極點。
1.形容粥很稀或湯里肉﹑菜和油鹽很少﹐沒有味道。
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的鈧、釔和鑭系元素(原子序數從57至71共十五種元素)的合稱。都為具銀色光澤的金屬,一般為正三價,質較軟。化學性質相似,常在礦物中共生,較難分離。廣泛應用在電子技術、石油化工、冶金及陶瓷等工業中。
1.猶隱約。
1.稀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