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眼睛眍進去。
2.
形容詞
〈書〉深遠。
3.
動詞
遠望。
1.
眼眶深陷貌。
1.出自《肯綮錄·俚俗字義》目深曰窅。
2.出自《涂山禹廟》詩女媧化石立地膠,風蕩日暈睛微窅。
2.
遠望。
1.出自《文選·謝朓〈敬亭山〉詩》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2.出自《巴陵早秋》詩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3.出自《北齋》詩亭亭兩高梧,買自婁門街;俟以歲屢寒,窅若萬仞崖。
3.
深遠貌。
1.出自《鹖冠子·夜行》窅乎冥乎,中有精乎。
2.出自《本政》茫乎天運,窅爾神化。
3.出自《會稽風俗賦》禹穴窅而叵探,葛嶺蜚而自來。
4.出自《書影》趨之帝宮,窅無人,三尸仆戶內外,固三匠也。
4.
精深貌;深奧貌。參見“窅然”。
1.出自《御試策》志愈勤,道愈遠,窅乎其未朕也。
5.
悵惘貌。參見“窅然”。
1.出自《莊子·逍遙游》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官然喪其天下焉。
2.出自《南史·梁紀上·武帝》一駕汾陽,便有官然之志;暫適箕嶺,即動讓王之心。
3.出自《雜詩答鈍庵》芙蓉媚幽渚,芳菲散清曉;采之贈遠人,官然喪塵。
6.
岑寂貌。參見“窅然”。
1.出自《李章武傳》視天欲明,急趨至角,即不復見,但空室窅然,寒燈半滅而已。
2.出自《聊齋志異·陸判》半夜窺之,窅然已逝。
7.
幽暗貌。參見“窅然”。
1.出自《山居即事》詩澗戶寂無人,松蘿窅然暝。
8.
凹陷;低下。參見“窅胅”。
1.出自《靈樞經·水脹》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9.
凸出;高起。參見“窅窊”。
1.出自《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宥窊桂華。
2.出自《雪鶴篇贈詹同文》桂華窅洼甘露澧味美遠勝商山薇。
1.葡萄的別名。
1.謂蠲免賦稅。
1.猶賜氏。
1.謂天子于祭祀宗廟﹑社郊后,把祭肉分給群臣。語本《左傳.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
1.即蟕衟。一種大龜。也稱茲夷。
1.隨從的鞍馬。
1.見"從班列"。
1.列于朝班。朝臣上朝,各依班次就位,所謂鹓行有序。借指朝臣。
1.侍婢。
1.猶從駕。
1.就便。
1.母親的堂房兄弟之子或伯叔母的姊妹之子而年輕于己者。
1.從表兄弟之子。
1.歸順的軍隊。
2.親隨的兵卒。
1.父親的堂兄。
1.見"從約長"。
1.猶言從長計議。
多化些時間慢慢地商量考慮或設法辦理有些事欲速則不達,必須從長計議。
1.猶言從長計議。
1.扈從之車;跟從的車。
2.指媵妾。
3.謂使車跟從。
1.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
1.當初。
1.即陪祭。
1.從此時或此地起。
2.從這一道理或事實基礎出發。
1.車鈴聲。
2.相隨貌。
3.古代傳說中獸名。
1.打從,自從。
1.依從正道。
1.猶投敵。
1.堂弟。
1.亦作"從惡若崩"。
2.謂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1.見"從惡如崩"。
1.以兒輩充當的從役。
2.猶從子。
1.連詞。然后;因而。
1.放縱。
1.比喻迅即附和或響應。
2.隨風。
1.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
2.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1.為姻親或君上的親屬服喪。
2.歸附;順服。
3.遵從。
1.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1.即從兄。
1.伯叔父之女。即堂姐妹。
1.赴試。
1.謂依從人的意愿而改變(其形狀)。
1.辦理公務;參與公事。
2.猶秉公。
3.謂品秩與"公"同。
1.指《詩.魯頌.泮水》。因詩中有"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句,故稱。詩頌魯僖公之賢,后有以稱頌朝廷者。
1.見"從祖姑"。
1.屬官。
2.指君王的隨從﹑近臣。
1.縱橫。
1.亦作"從衡"。
2.縱向和橫向。南北曰縱,東西曰橫。
3.交錯紛亂貌。
4.謂學問之淵博貫通。
5.橫暴;恣行無忌。 6.謂橫行天下。 7.擾攘;紛亂。 8.四散。 9.謂奔放。 10.謂才華外露,不可遏制。 11.合縱連橫。 1
2.比喻反復無常。
1.即縱橫家。戰國時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稘h書.藝文志》列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蘇秦﹑張儀等,他們分別代表合縱(主張六國聯合抗秦)及連橫(主張六國分別事秦)兩派?!稘h書.藝文志》"從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辯的人。
1.見"從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