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上下牙齒用力對著(大多為了夾物體或使物體的一部分從整體分離)。
2.
動詞
(鉗子等)夾?。唬X輪之間、螺絲螺母之間)互相卡住。
3.
動詞
受責難或審訊時牽扯別人(多指無辜的)。
4.
動詞
正確地念出(字的音)。
5.
動詞
(狗)叫;(魚)吞鉤;(蚊子等)叮。
6.
動詞
(北京話)(油漆)刺激(皮膚);(濕土)腐蝕(金屬)。
7.
動詞
(球賽或軍事上)追趕;進逼。
8.
動詞
過分地計較(字句的意義)。
1.
上下牙齒相對,用力夾住或切斷壓碎東西。
1.出自《桃竹杖引》噫,風塵汞洞兮豺虎咬人,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
2.出自《江邊祠》詩精靈應醉社日酒,白??咬斷菖蒲根。
3.出自《兒女英雄傳》嘴里可咬不破這個豆兒。
4.出自《銅墻鐵壁》捏著拳頭的那人牙咬得嘣嘣響。
2.
夾住或相互卡緊。
1.出自《穆斯林的葬禮》她總是在兩個齒輪咬得咯吱咯吱響的時候,趕緊抹油,齒輪也就不響了,這架機器也就接著轉。
2.出自如:這個螺絲母磨損了,咬不住螺絲。
3.
比喻攀扯或誣陷他人。參見“咬扳”。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邊王老員外與女兒并一干鄰佑人等,口口聲聲咬他二人。
2.出自《暴風驟雨》劉大娘嗓門越發(fā)壓低地說:“他該不會亂咬吧?”
4.
腐蝕;侵蝕。
1.出自《新增格古要論·永石》近又見金陵朱士選侍郎家有一大屏風,四尺許。其上有三峰本佳,以藥咬成,三峰相連。
2.出自《廣陽雜記》蓋其人為漆所咬,他醫(yī)皆不識云。
3.出自《邊疆曉歌》汗水把眼睛咬得澀痛。
5.
謂咬舌。參見“咬舌”。
1.出自《紅樓夢》寶玉笑道:“你學慣了,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p>
6.
謂吐字發(fā)音。
1.出自《保衛(wèi)延安》他一字一板,字音咬得很重。
7.
盯住,緊跟不放。
1.出自《遵義會議的光芒》那時候夜間行軍白天戰(zhàn)斗,敵人緊緊咬住屁股,吃不上飯睡不成覺。
8.
指狗吠。
1.出自《兒女英雄傳》早聽見門里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那鎖鏈子咬起來。
2.出自《瓦釜集·我說新婦小姐》你順便看一看我里阿黃為啥咬。
3.出自《膠東的“暴民”》那狗仿佛知道主人在夸他,也向空咬兩聲。
9.
比喻傷害。
1.出自《學習毛澤東》這些人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如果不加提防,他反過頭來就會咬你。
1.水乳同置一器,鵝王僅飲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擇其上乘精華。事見《祖庭事苑》卷五。
1.水名。
2.地名。在四川省鹽亭縣西北,以產(chǎn)絹著名。
3.見"鵝溪絹"。
1.即鵝溪絹。
1.鵝溪絹。
1.亦作"鵝溪絹"。
2.產(chǎn)于四川省鹽亭縣鵝溪的絹帛。唐代為貢品,宋人書畫尤重之。
1.鵝溪絹。借指書信。
1.一種狹長的凳子。因其長似鵝頸且不輕易搬動,故稱。
1.一種靠背椅。其靠背長似鵝頸,故稱。
1.形容步態(tài)遲緩而斯文。
像鵝和鴨子那樣走路,形容行動遲緩。也說鴨步鵝行。
1.鵝與鴨。皆水禽。
2.形容聲音嘈雜,像鵝﹑鴨鳴叫一樣。
1.形容步態(tài)蹣跚。
1.指細小的矛盾。
1.鵝狀的硯臺。
1.見"鵝眼錢"。
1.古代一種劣質的錢。
1.亦作"鵝雁"。
2.指鵝。
3.形容呼喊之聲紛亂嘈雜。
4.天鵝。
1.鵝毛織品。
1.鵝蛋形肥皂。
1.鵝的腳掌。為菜肴珍品。
1.亦作"鵝掌菜"。
2.即昆布。一種藻類,形似鵝掌,故名。
中醫(yī)指手癬。
落葉喬木,莖高17-20米,葉子大,形狀像鵝掌,花黃綠色,果穗長紡錘形。是世界上珍貴的樹種之一。產(chǎn)于我國江西、湖北等地。
1.鵝珠。
1.亦作"鵝?"。
2.烤鵝;燒鵝。
3.晉劉毅家在京口,初酷貧﹐嘗與朋友向江州刺史庾悅借東堂共射,悅不許。眾皆避去﹐唯毅留射如故。時庾悅食鵝,毅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悅又不答,毅常銜之。毅顯貴后,對悅報復,悅忿懼而死。事見《南史.庾悅傳》﹑《晉書.劉毅傳》◇遂以"鵝炙"為典實,指英雄或貴人尚未發(fā)跡。
1.亦作"鵝珠"。
2.據(jù)《大莊嚴論經(jīng)》卷十一記載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門口,珠師停止穿珠,為和尚入內取食。其時一鵝來,吞其珠,珠師持食來而不見珠,疑和尚而責之⊥尚恐珠師殺鵝取珠,說偈諷之。珠師不聽,遂縛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盡出血,這時鵝來食血,珠師怒,打殺鵝⊥尚至此才說明真相,珠師開鵝腹而見珠,乃大哭,對和尚說"汝護鵝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鵝珠"作舍身護戒之典。
1.亦作"鵝子"。
2.鵝蛋。
3.雛鵝;小鵝。
1.舊時婦女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又名螺黛。
2.借指美女。
1.指飛蛾。
1.螞蟻爭斗。封建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蔑稱。
1.像螞蟻和蛇那樣爬行。形容山路險陡。
1.巨大。一說﹐紛紜。
1.古代婦女于元宵節(jié)前后插戴在頭上的剪彩而成的應時飾物。
1.不久。蛾﹐通"俄"。
1.螞蟻銜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
1.亦作"蛾服"。
2.俯身伏地﹐表示順從。
1.見"蛾伏"。
1.見"蛾傅"。
1.像螞蟻和蜜蜂一樣聚集。形容紛紜雜亂。
1.亦作"蛾附"。
2.如螞蟻趨附。極言人多。
1.婦女的一種發(fā)髻。亦指美女。
1.淡黃色。
昆蟲綱鱗翅目一類昆蟲的通稱。屬完全變態(tài)昆蟲。成蟲觸角有鞭狀、絲狀、羽狀、紡錘狀等,因種而異。有單眼,腹部寬闊。常夜間飛行,靜止時四翅平放。蛹常具繭。幼蟲體表有毛,多為植食性。如麥蛾、菜蛾、夜蛾、天蛾等。
1.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青黑顏料。亦借指墨。
2.借指女子的眉毛。
3.借指黛色的山。
4.一種淡黃綠色。
1.亦作"?羅"。
2.即蛾子。
同‘娥眉 ’。
1.唐制中書﹑門下﹑御史臺官員朝見皇帝時﹐左右分行對立﹐狀如蛾眉﹐故稱。
1.扁豆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三.藊豆》。
1.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蛾眉﹐比喻美女的眉毛像蠶蛾眉那樣又細又彎;曼瞗﹐眼珠轉動。
1.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艷。語本《詩.衛(wèi)風.碩人》"螓首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