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經過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
2.
動詞
依靠某種事物來生活。
3.
動詞
吸(液體)。
4.
動詞
消滅;消除(多用于打仗、下棋)。
5.
動詞
感受;承受。
6.
動詞
領悟;掌握。
7.
動詞
耗費。
8.
形容詞
見“口吃”。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通稱結巴。
9.
名詞
吃的東西。
10.
動詞
某物體進入零一物體;沒入。
11.
動詞
接受;認可。
12.
動詞
在某一地方或按某種標準用餐。
1.
亦作“喫”。
2.
飲,喝。
1.出自《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歧意頗切,對酒不能吃。
2.出自《朱子語類》如一椀水,圣人是全得水之用,學者是取一盞吃了,又取一盞吃,其實都只是水。
3.出自《天目山居》詩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4.出自《老殘游記》有一天,在飯店里多吃了兩鐘酒,就發起瘋來。
5.出自《老殘游記》我有一種藥水,給人吃了,臉上不發青紫,隨你神仙也驗不出毒來!
6.出自《朝野僉載》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
3.
吸;吸收。
1.出自《燕下鄉脞錄》圣祖不飲酒,尤惡吃煙。
2.出自《沉默集·煤坑》吃煙,你不要你的命了!
3.出自《飛花集·哪有閑情話年月》印版畫,中國宣紙第一,世界無比。它溫潤、柔和、敦厚、吃墨。
4.
承受;經受。
1.出自《洞仙歌》詞縱留得、梨花做寒食,怎吃他朝來,這般風雨。
2.出自《西廂記》老夫人才說張生病沉重,昨夜吃我那一場氣,越重了。
3.出自《西游記》師父,且脫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4.出自《何典》反弄得撒尿弗洗手,拌在八斗槽里,倒要拖上州拔下縣的吃苦頭。
5.出自《小橘燈》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
6.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火急離我門前,少時終須吃摑。
7.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但知免更吃杖,與他邪摩一束。
5.
猶跌。
1.出自《魔合羅》原來是不插拴牢,靠著時呀的門開了,滴留撲仰剌叉吃一交。
6.
隱瞞。
1.出自《文明小史》其時金委員也坐在一旁,見柳知府講到三千的話,這句話原是有的,是他吃了起來,沒有同洋人說。
7.
指吞沒。
1.出自《四世同堂》我出兩千五百塊錢,你從中吃多少,我不管。
8.
賭博用語。指收取賭注。
1.出自《紅樓夢》我們怎么好“穩吃三注”呢?
2.出自《賭》這些注很快地就給莊家吃進去了。
3.出自《長夜》每一寶揭開后,該吃的吃,該賠的賠。
9.
指押賭注。
1.出自《官場現形記》彭子翁先把進、出兩門的注碼吃到“二”上,現在又同對門翻了兩翻。
10.
弈棋用語。指除去對方的棋子。
1.出自《儒林外史》到了半盤,四處受敵,待要吃他幾子,又被他占了外勢。
2.出自《說岳全傳》王安道:“或是紅的吃了黑的將軍,黑的就輸;黑的吃了紅的將軍,黑的算贏。”
11.
軍事上比喻消滅敵人。
1.出自《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后的任務》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12.
指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參見“吃館子”。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后來,來了一個人,天天請他吃館子。
2.出自《上任》倒用不著你下帖,請吃館子,用不著。
13.
指依賴某種事物來生活。參見“吃白相飯”、“吃教”。
1.出自《暴風驟雨》蕭隊長問:“他們還吃租子嗎?”
2.出自《一個平常的故事》那些小地主的兒子,現在多半躺在家里抽著鴉片,吃著遺產,和老鼠一樣生著孩子。
14.
欺壓。
1.出自《在其香居茶館里》你認錯人了!認真是你表叔,你也不吃我了!
2.出自《關漢卿》有這樣惡毒的家伙!他算把良善的人吃定了。
15.
用;費。
1.出自《紅旗譜》這些東西在他眼里,遍地皆是,只要你吃著心的盤算,就能隨手拈來。
2.出自《大刀記》我吃了個猛勁,又來了個鷂子翻身,便躥出了垣墻。
16.
介詞。被;讓。
1.出自《朝野僉載》我欲笞汝一頓,恐天下人稱你云:“撩得李日知嗔,吃李日知杖。”
2.出自《朱子語類》只是扶他以證其邪說,故吃人議論。
3.出自《金線池》那一日吃你家媽媽趕逼我不過,只得忍了一口氣,走出你家門。
4.出自《水滸傳》這宋江、盧俊義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這等恩賜。
5.出自《合門使劉仲璟遇恩錄》這起反臣都吃我廢了,墳墓發掘了。
6.出自《脊背與奶子》他臉上吃任三嫂打了一拳。
17.
連詞。因為;由于。
1.出自《朱砂擔》只吃那嗓子粗,不中聽。
2.出自《水滸傳》燕青道:“和你去不打緊,只吃你性子不好,必要惹出事來。”
18.
把食物放入嘴中經咀嚼咽下。
1.出自《新書·耳痹》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
2.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羅友﹞答曰:“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
3.出自《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蔬飧要同吃,破襖請來綻。
4.出自《紅樓夢》﹝寶玉﹞遂吃了一個卷酥,又命春燕也撥了半碗飯,泡湯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5.出自《善人》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
19.
口吃。說話結結巴巴。
1.出自《史記·張丞相列傳》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2.出自《周書·鄭偉傳》偉性吃,少時嘗逐鹿於野,失之,遇牧豎而問焉。牧豎答之,其言亦吃。偉怒,謂其效己,遂射殺之。
3.出自《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4.出自《本草綱目·服器二·梭頭》失音不語,病吃者,刺手心令痛即語。
5.出自《新當選的團支書》一會兒臉也不紅了,口也不吃了,恢復了平時那副不在乎的樣子。
20.
喻文字佶屈聱牙。
1.出自《文心雕龍·聲律》并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其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2.出自《行素園存稿引》噫,今之文不傳矣……古者如贗,才者如莽,奇者如吃。模擬之所至,亦各自以為極,而求之質無有也。
21.
謂行動艱難。
1.出自《冬日》詩凍馬四蹄吃,陟卓難自收。
1.專門用來馱東西的騾子。
1.專門用來馱東西的馬。
1.駝鳥。
1.馱畜。
1.亦作"?絨"。
2.駝絨。
1.背水負重時用作支撐的棍棒。
1.亦作"?送"。
2.馱運。
1.厚實貌。
1.專門用來馱運東西的牲畜。
1.用牲口運物。
1.亦作"?載"。
2.指用牲口負載物體。
1.即馱垛。
1.即馱垛。
2.馱貨物的牲口。
3.量詞。用于牲口馱著的貨物。
1.駝背。
1.指漢南粵王趙佗的都城番禺(今廣州市南部)。
1.披發。佗,通"拕"。
1.他方;他鄉。
1.馱負,載負。
1.他故,別的原因。
1.他年,將來。
1.別人。
1.他日。往日。
2.他日。指將來的某一天。亦泛指后來﹑將來。
1.他生,來生。
1.他時,將來。
1.佳麗美艷貌。一說雍容自得貌。
2.縱橫錯雜貌。
1.他鄉,家鄉以外的地方。
1.佛教語。即他心通。謂能洞見眾生心中所思。
1.異心。
1.即陀螺。
1.佛教語。印度勝論派哲學說明宇宙萬有的六原理(六諦﹐譯為六句義)中的第一實句義﹐即水﹑火﹑風……九種。亦所謂萬物皆有之本體。
1.即陀羅尼衾。
1.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總持"。謂持善法而不散﹐伏惡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語。
1.佛教語。總持的關鍵。
1.織成或印有陀羅經的白綾被子。作為殮具。清制﹐由皇帝賜與死亡的王大臣殮葬用。
1.佛教的經幢﹐將佛經咒文寫在長筒圓形的綢傘上﹐或寫在旛蓋上。刻佛經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李白有《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詩。王琦題注﹕"梵語陀羅尼者﹐華言總持﹐謂總統攝持﹐無有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幢者﹐釋家旛蓋之類﹐此則以石為幢形而刻咒字于其上即謂之幢也。"
①陀螺儀”的簡稱。測量飛行器相對慣性空間的轉角或角速度的裝置。主要由一個高速旋轉的轉子支承在一個或兩個框架中組成。具有定軸性和進動性等特性。②形狀略似海螺的兒童玩具。用繩子纏繞后,用力抽繩,可直立旋轉。有的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
1.復姓。金代有陀滿胡士門。見《金史.忠義傳三》。
1.墜落。
1.頭陀。
1.衰落的樣子。
1.倒塌﹐崩裂。
1.崩毀倒塌。
1.崩塌。
1.即陀羅尼。
1.形容地勢斜長而又綿延不斷的樣子。
1.舊時鹽商的一種。長蘆鹽場貯鹽地方名坨,故場商稱坨商。參見"場商"。
1.成塊或成堆的東西。
1.壓成碗形的成塊的茶。產于云南﹑四川。亦指用沱茶沏的茶水。
長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于四川北部九頂山,流經四川盆地西部,在瀘州入江。長629千米,上游與岷江分支相通,中下游穿行于丘陵區,河道彎曲,水流平緩,可通航。
1.涕淚紛落如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