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黑痣。一說,指瘡痂。
1.出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黡哉。
2.出自《霞外攟屑·釋諺·黡》《漢書·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師古曰:今中國通呼為黡子,吳楚俗謂之志。志者,記也。按今越人呼為痣。《集韻》:黑子也。呼瘡痂為黡,似本顏注,而義異。
2.
黑;黑痕。
1.出自《宋書·顏延之傳》慌若迷涂失偶,黡如深夜撤燭。
2.出自《還冤記》鬼屢打之,打處青黡,月馀而死。
3.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猬》邵位西員外懿辰有《詠猬》詩曰:“追涼湖壖樹,意行不覺遠。地散月清陰,有物黡在阪。”
3.
閉藏貌。
1.出自《禮記·大學》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出自《荀子·王霸》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人也,然而厭焉有歲之固
4.
厴。螺閉藏用的甲蓋。
1.出自《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香螺脫黡來相群,能結縹緲風中云。
2.出自《香譜·甲香》唐《本草》云:蠡類生云南者,大如掌,青黃色,長四五寸,取黡燒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今合香多用,謂能發香復聚香煙。
1.古代神話謂高辛氏的季子名實沈,是參宿之神。
2.星次名。大致相當于二十八宿的觜﹑參和畢﹑井的一部分,黃道十二宮的雙子座。在十二辰為申。古時為晉之分野。
用實際行動去落實施行從今年起實施新的教改方案。
對外部信號作出快速響應的一種操作系統。大部分為特殊的實時控制任務而設計。響應速度根據實時任務的緊迫程度而決定,一般為毫秒級,也有微秒級。
1.廣大。
2.充實貌。
3.確實;的確。
4.老老實實。
5.著實。謂言語分量重,力量大。 6.堅固,結實。
1.謂切實正確的治國之道。是,指國是。
1.官庫收納銀兩后所發給的收據。
2.實際收入。
1.方言。忠厚老實。
1.以額定之官職,正式除授實缺。
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總稱。全體實數組成的集合稱為實數集,通常記作r。
1.忠厚長者。
1.堅實貌。
1.嚴實。
1.真實的具體的東西。
2.主體,要點。
3.哲學上的一個概念。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認為變化著的事物有一種永恒不變的基礎,就是實體。唯心主義者所說的"精神"﹑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者所說的"物質"都是這樣的實體。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所謂實體就是永遠運動著和發展著的物質。
1.舊稱名詞與代詞為實體詞。
1.據實申報田畝數。
1.實際管轄的土地。
1.猶滿目。
1.實際事務;要務。
也稱產品地租”。在舊中國通稱谷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地主把土地租給農民,農民按照規定的比例或租額向地主繳納產品。同時農民也要為地主服雜役。
貨幣工資”的對稱。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工資。盛行于資本主義初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淘汰。
1.謂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以鍛煉工作能力。
1.方言。底細。
1.謂為師者地位崇高。
1.眾德。
1.與"師兄"相對,稱同從一師而拜師時間晩于自己的人。唐崔峒有《潤州送師弟自江夏往臺州》詩。
2.稱師父的兒子或父親的徒弟中年齡小于自己的人。
3.老師和弟子。
1.謂大規模田獵。
①老師教授的學藝方法各守師法,后人莫敢輒改。②學習;仿效德業文章皆可師法。
培養師資的專業教育。中國實施師范教育的學校為中等師范學校(包括師范學校、幼兒師范學校、初級師范學校、師范訓練班和教師進修學校等)和高等師范學校(包括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師范專科學型教育學院等),分別培養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師資。
1.仿效,效法。
1.老師的風度。
1.猶師友。
1.古時老師的通稱。
2.對有技藝者的尊稱。
3.對出家人的尊稱。
1.舊稱師父的妻子。
2.稱女性老師。
1.老師的通稱。
2.太師﹑太傅或少師﹑少傅的合稱。
3.對僧道的尊稱。
4.對衙門中吏役的尊稱。
5.對有專門技藝的工匠的尊稱。
1.本指軍隊的防御力量◇用以指軍隊。
2.指軍隊的統帥。
1.樂師與諷誦箴言之盲人。古代宮廷所設。
2.指廚師。
1.廚子。
2.稱老師的師父或父親。
3.民間用以稱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
1.戲曲劇種。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一帶。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1.尼姑。
1.王瓜的別名。
1.效法古代。
1.對道行出眾的僧人所加的稱號。
1.古代軍隊出兵時所行祭祀祈禱之禮。
1.宗師﹑大匠,可以為人取法者。
2.效法。
3.指老師的教導。
1.軍隊的禁令。
1.猶師范。學習的榜樣。
1.漢張魯的稱號。
1.楷模。
1.清代書院學生,每三個月由官府出題考試一次,稱期考,即官課;每月由院長出題考試一次,稱月考,即師課。
1.春秋晉國樂師。善于辨音。《孟子.離婁上》"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參閱《左傳》﹑《國語》﹑《逸周書》﹑《莊子》﹑《呂氏春秋》等書◇以為聽覺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