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慢,緩。
2.
形容詞
比規定的時間或合適的時間靠后。
3.
名詞
(Chí)姓。
1.
亦作“赿”。亦作“迡”。亦作“遅”。亦作“遟”。
2.
緩慢。
1.出自《荀子·修身》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2.出自《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風遲山尚響,雨息云猶積。
3.出自《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詩岸回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4.出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
5.出自《出峽詞》上水惟苦遲,下水惟苦疾。
3.
晩。
1.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出自《燕歌行》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
3.出自《太湖夜月吟》出世曾參月落遲,入世翻嫌月出早。
4.出自《團聚》今年的春雖說來得遲一點,一眨眼,也就快到清明了。
4.
久。
1.出自《禮記·樂記》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
2.出自《圣武記》我諸王將帥,爭請直取燕京,而太宗尚遲之又久,以待天時。
5.
遲鈍。
1.出自《荀子·修身》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2.出自《漢書·杜周傳》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
3.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4.出自《默觚下·治篇七》昭烈與曹操,張說與姚崇,料事同而遲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6.
遲疑,猶豫。參見“遲疑”。
1.出自《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7.
遲留;逗留。
1.出自《登翻車峴》詩游子思故居,離客遲新鄉。
8.
廢置;停滯;不通暢。
1.出自《隸釋·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心念圣歷世,禮樂陵遲。
2.出自《任風子》〔師父〕化的俺這一方之人,盡都吃了齋素,俺屠行買賣都遲了,本錢消折。
9.
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緩慢,一呼一吸的時間內跳三下,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
1.出自《素問·三部九候論》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
2.出自《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平脈法〉》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
10.
通“犀”。參見“遲利”。猶犀利。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仁以為質,智以行之。兩者為本而加之以勇力、辯慧、捷疾、劬錄、巧敏、遲利、聰明、審察,盡眾力也。
11.
通“治”。芟除。
1.出自《古文苑·王粲〈七哀詩〉》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12.
姓。漢有遲昭平。見《漢書·王莽傳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遲氏,商賢人遲任,望出太原。東晉有湘東太守遲超。
13.
徐行。參見“遲遲”。
1.出自《說文·辵部》遲,徐行也。從辵,犀聲。《詩》曰:“行道遲遲。”
2.出自《釋名·釋言語》遲,頹也,不進之言也。
1.猶傭書。
1.指受雇傭的機會。
1.傭人和佃農。
1.雇工和負販。亦泛指地位卑下者。
1.傭人和乞丐。泛指地位卑下和貧窮的人。
1.見"傭耕"。
1.受雇為人做工的人。
2.謂受雇為人做工。
1.平常的慣例。
1.雇傭。
2.指受雇傭的人。
1.舊謂買賣成交后付給中間人的酬金。
1.受雇抄寫經書。
1.雇傭。
2.指雇人的費用。
1.傭人。
1.謂受雇出賣勞力。
2.指受雇出賣勞力的人。
1.仆役;奴隸。
1.謂受雇于人。
1.傭人。
1.傭人,仆役。
1.傭金。
1.受雇用的人;仆役。
1.做雇工謀生。
1.平凡的人。
1.受雇為人抄書。亦泛指為人做筆札工作。
1.出賣勞力的市場。
1.平庸鄙俗。
2.指平庸鄙俗的人。
3.平常的習俗。
1.受雇用的人。
1.雇傭的軍隊。
1.庸俗卑下。
1.受雇為人書寫。
1.謂隱身傭工之中。
1.亦作"傭值"。
2.受雇的工錢。
1.見"傭直"。
1.舊時債務人給債權人的作為抵押的人質。
1.謂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較為特出。
1.指仆役。
1.受雇為人工作。
1.抱持。
1.謂半臥以被裹護下體。
1.裹脅﹐脅迫。
1.掩鼻。
2.見"擁鼻吟"。
1.《晉書.謝安傳》"安本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后以"擁鼻吟"指用雅音曼聲吟詠。
1.掩蔽。謂深居不出。
1.謂與多人會別。
1.掌握﹑聚集軍隊。
1.擁擠。
1.擁抱。
2.扶持。
1.謂出使。因使用驛站的車馬﹐故云。
1.簇擁﹐緊緊圍著。
1.擁擠雜沓。
1.猶襟帶。屏障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