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察看;查考。
2.
名詞
有效果。
3.
動詞
獲得預期的效果。
1.
亦作“騐”。
2.
憑證;證據。
1.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
2.出自《北齊書·趙起傳》﹝趙起﹞出為兗州刺史,糾刻禁止,歲余,以無驗獲免。
3.出自《桯史·施宜生》虜法無驗不可行,遂殺一人於道而奪其符,以至於燕。
3.
檢驗;考查。
1.出自《楚辭·九章·惜往日》弗參驗以考實兮,遠遷臣而弗思。
2.出自《寒森曲》殺人是真,吊死是實,何必再驗。
4.
效驗;效果。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道在易而求之難,驗在近而求之遠,故弗得也。
2.出自《唐語林·補遺三》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贅肉,欲蔽瞳人,醫久無驗。
3.出自《儒林外史》夫子是從不誤人的,老爺收著,后日必有神驗。
4.出自《平妖傳》娘子!貧道收得些湯火藥,敷上便不痛,瘡??便脫落,屢試屢驗,救了許多人。
5.
征兆;征象。
1.出自《春秋·莊公七年》星隕如雨
2.出自《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積雪驗豐熟,幸寬待蠶??。
3.出自《能改齋漫錄·議論》武后之幼,母抱以見袁天綱,紿以男。天綱視其步與目,驚曰:“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4.出自《論衡·超奇》方今文人并出見者,乃夫漢朝明明之驗也。
6.
指有功效;靈驗。
1.出自《東坡志林·王元龍治大風方》王斿元龍言錢子飛有治大風方,極驗。
2.出自《我的生活》至於卜卦,我照卜辭判斷,常不靈驗。其他卜辭者常驗,細究他們的判詞,發現的是兩可的騎墻語。
7.
驗證;證實。
1.出自《韓非子·南面》言無端末,辯無所驗者,此言之責也。
2.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
3.出自《賀慶云表》西北方者,京師所在,土為國家之德,祥見京師之位。既征於古,又驗於今。
4.出自《彭文憲公筆記》候先生舟發,然后歸,無不淚下者。是舉前此所未有,是足以驗先生得人之深也。
1.猶聚訟。
1.雜亂喧騰。
1.盛多貌。
2.紛紛萎謝。
1.謂爭辯不休。
1.紛亂喧囂。
1.混淆雜亂。
1.眾多,雜亂。
1.亦作"紛郁"。
2.多盛貌。
1.同處一堂。
2.全堂,指全堂之人。
1.切合題意。
合身。
1.合乎自然;合乎天道。
1.合祀于祧廟。祧,祀遠祖﹑始祖之廟。
1.溝通。
2.串通,相互勾結。
兩方面或幾方面在辦理某事時,為了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訂立的共同遵守的條文產銷~。
1.戰國惠施學派的基本觀點。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對立是相對的,強調差異之中有同一,并以"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題來進行論證,對古代邏輯思想的發展有一定貢獻,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視了個體的差別,因而導致相對主義的錯誤。
1.方言。里頭,當中。
2.戲曲﹑音樂名詞。南曲曲牌最后幾句,往往由數人合唱,在南戲和傳奇中寫作"合",通稱"合頭"。
3.戲曲﹑音樂名詞。樂隊分段伴奏樂曲時,后段亦稱"合頭"。如統帥上場時吹奏《水龍吟》,入座時再接吹的《合頭》。
1.與圖讖相應合。
1.和合泥土。
1.適合個人飲食的喜好。
2.比喻與個人的心意﹑志趣等相合。
1.猶洽聞。見聞廣博。
1.猶何不。
1.猶和稀泥。比喻無原則地調和或折中。
1.即時;當下。
2.當初;原先。
1.即時;當下。
1.相互敬酒。
1.音響效果相同。
2.猶齊鳴。
1.合該享受。
1.猶和諧;和解。
1.稱心如意。
1.應驗之符瑞。
2.謂誠信如四時運轉之準確無誤。
1.應當;應該施行。
1.合二姓為婚姻。指婚娶。
1.猶該死。
1.謂禾一莖生二穗。古代視為祥瑞。秀,谷類抽穗開花。
1.古代神話稱日月所出之山。
1.聚集在一起。
1.道教語。人體命門臍宮神桃孩之字。
①指睡覺他一夜沒~丨忙了一夜,到早上才合了合眼。②指死亡。
1.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1.猶會飲。
2.醫宴。
1.調配藥物。
1.核驗;印證。
由兩片金屬構成的鉸鏈,大多裝在門、窗、箱、柜上面。也作合頁。有的地區叫合扇。
1.見"合葉"。
1.相合為一。
2.同一;一致。
1.謂睡不解衣。
1.古代天子賜臣民大會飲曰"合醫"。唐有醫宴之舉。
合適由他擔任這個工作倒很~。
1.謂以德義相親。
2.歸向正義。
3.合于正義。
4.符合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