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構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對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對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頭。
1.
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應地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稱咽喉。
1.出自《漢書·息夫躬傳》吏就問,云咽已絕,血從鼻耳出。
2.
指頸項。
1.出自《易林·訟之小過》青牛白咽,呼我俱田。
2.出自《華山女》詩洗妝拭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
3.
謂處于咽喉要地。
1.出自《管城新驛記》臣治所直天下大逵,肘武牢而咽東夏。
1.圣明的聲譽。問,通"聞"。
1.指皇宮;朝廷。
1.指皇帝的恩澤。
1.皇帝的武德。
1.指皇帝的儀容形貌。
1.皇帝的思慮或系想。
1.神圣的孝行。
1.圣明的天性。
1.謂神圣之事。
1.圣明的學識。
1.指皇帝的教誨。
1.指皇宮中的花卉。
1.圣明的意旨;皇帝的意思。
1.皇家的優遇。
1.比喻深廣的恩德。
1.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詩文。
1.皇帝的恩澤。
1.見"睿眷"。
1.皇帝的命令或教訓。
1.圣明;明智。
2.指圣明的君主。
1.見"睿智"。
1.圣人的意旨◇稱皇帝的詔令。
1.圣明的天性。
1.亦作"睿知"。
2.聰慧;明智。
1.指皇帝的容姿形貌。
2.指圣明的資質。姿,通"資"。
1.圣明的資質。
1.神圣的祖先。
1.精銳的文筆。
1.虛弱疲困。
1.尖端﹐尖頂。
1.精銳的士卒。
1.謂因受挫而氣勢喪盡。
1.謂受挫而希望破滅。
1.敏銳而通達。
1.指四周高尖而中間低洼的頭頂◇喻指博學多才之人。語本《史記.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司馬貞索隱,﹕"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1.謂事之所由始。
1.利刃。
2.強勁的勢頭。
1.快速而果敢。
1.猶強悍。
1.指精粹之文筆。
1.猛烈而倔強。
1.猶驍將。
1.小于直角的角。
1.謂迅速進軍。
2.謂急于求取功名。
1.謂磨礪武器使鋒利。
2.謂用心專一﹐專心一志。
3.精粹純一。
4.猶贊美。
1.迅疾的身影。
1.銳利﹐鋒利。居﹐助詞。
1.猶鉆研。
1.苛刻而嚴厲。
2.尖利﹐聲音高而刺耳。
1.猶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