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全身多為黑色,嘴大,翼長,腳有力。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烏鴉、寒鴉等。
2.
名詞
(Yā)姓。
1.
亦作“鵶”。
2.
鳥類的一屬。體型較大。羽色灰黑,喙及足皆強壯,多巢于高樹,雜食谷類、果實、昆蟲、鳥卵與雛以及腐敗的動物尸體。廣布于全球。分布于我國的有大嘴烏鴉、禿鼻烏鴉、寒鴉、渡鴉等。
1.出自《莊子·齊物論》鴟鴉耆鼠。
2.出自《招文士飲》詩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鴉。
3.出自《督下麥雨中夜歸》詩細雨暗村墟,青煙濕廬舍。兩兩犢并行,陣陣鴉續下。
4.出自《天凈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5.出自《浣沙記·采蓮》堪傷,斜日銜山,寒鴉歸渡。
3.
比喻黑色。多形容婦女鬢發。
1.出自《博異志·許漢陽》有二青衣,雙發若鴉,素面如玉,迎舟而笑。
2.出自《西廂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無瑕,粉臉生春,云鬢堆鴉。
3.出自《淞濱瑣話·白瓊仙》見五人悉系女子,襲云羅,曳霧縠,高髻堆鴉,不類近時裝束。
1.家鄉氏族。
1.對同鄉長輩的敬稱。
1.鄉嗇夫。
1.以香料烹制的肉脯。
1.祭祀所用之黍類。
戲曲劇種。流行于福建南部和臺灣。1928年,臺灣歌仔戲開始在閩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進,稱改良戲”。1954年改今稱。唱腔有七字調、雜碎調、哭調、雜念調等。劇目有《三家福》、《碧水贊》等。
1.祭祀所用之高粱。
1.香澤;香氣。薌,通"香"。
1.互相親愛﹑友好。
1.謂相處平安,沒有矛盾。
1.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1.互相行拜禮。
1.舊謂觀察官員手板以卜休咎。
1.各半;相等。
1.陪伴;伴隨。
1.相國。
1.亦作"相幇"。
2.方言。幫助。
3.挨靠在一起。
4.舊指妓院或賭場的男仆。
1.見"相幫"。
1.靠近;依傍。
2.謂男女相配。
1.互相誹謗。
1.互相擔保。
2.互相救助;共同保衛。
1.交替;更迭。
2.相互報應;報復。
3.告知,報告。
1.亦作"相倍"。
2.互相背叛。
3.相違;相反。
1.見"相背"。
1.相違背。
1.見"相逼"。
1.亦作"相偪"。
2.相接,相連。
3.相逼迫。
1.互相聯合,編在一起。
2.相近;差不多。
3.互相考校﹑比較。
4.相互勾結。
1.見"相敝"。
1.亦作"相獘"。亦作"相斃"。
2.共同消亡。
3.相繼疲敝。
1.見"相敝"。
1.相貌;體形。
1.見"相為表里"。
1.謂彼此分別。
1.謂以賓客之禮待其賢者。
1.宰相的權力。
1.并排;并列。
1.不相上下。
1.互相爭斗﹑搏擊。
1.相迫近;相搏擊。
2.輕視﹑鄙薄。
1.古代攙扶盲樂工的人。
1.互相猜測;彼此猜疑。
1.亦作"相叅"。亦作"相叅"。
2.相互參證。
3.參加。
1.見"相參"。
1.共處;并列。
1.交相輝映。
2.互相監視。
1.彼此差別。
1.互相攙和,拌勻。
2.相互攙扶。
1.亦作"相嬗"。
2.相演變;相轉化。
1.彼此促進。
2.在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