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天剛亮的時候。
2.
動詞
曉得,知道,懂得。
3.
動詞
使人知道。
4.
名詞
(Xiǎo)姓。
1.
亦作“皢”。
2.
明白,了解。
1.出自《論衡·案書》陸賈之言,未見遺闕;而仲舒之言雩祭可以應天,土龍可以致雨,頗難曉也。
2.出自《顏氏家訓·風操》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
3.出自《刪正〈黃庭經〉序》其難曉之言,略為注解。
4.出自《戒庵老人漫筆·宸濠元宵紙船》宸濠曾因元宵,用紙造旱蓮船一只,頭作二獅子,口俱銜錢,傍列五道士,冠皆斜側,一竿半青,至尾則否。遍游各街,問人有曉其意者召來。
5.出自《小二黑結婚》劉家峧有兩個神仙,鄰近各村,無人不曉。
6.出自《列子·仲尼》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曉。”
3.
告知使明白;開導。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2.出自《新唐書·林蘊傳》劉辟反,蘊曉以逆順,不聽。
3.出自《智囊補·上智·孫仲純》孫曉之曰:“汝愚民不知遠計……鹽多而不售,遺患在三十年后。”
4.出自《暴風驟雨》蕭隊長正在尋思曉以利害的方法。
4.
精通。
1.出自《隋書·王充傳》〔王充〕尤好兵法,曉龜策推步盈虛,然未嘗為人言也。
2.出自《大誓答問》又譯字之人,必華、夷兩通而后能之;讀古文之人,必古今字盡識而后能之。此班固所謂曉古今語者必冠世大師,如伏生、歐陽生、夏侯生、孔安國庶幾當之。
5.
明亮。特指天亮。
1.出自《說文·日部》曉,明也。從日,堯聲。
2.出自《莊子·天地》冥冥之中,獨見曉焉。
3.出自《世說新語·文學》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
4.出自《長生殿·雨夢》紛紛淚點如珠掉,梧桐上雨聲廝鬧,只隔著一個窗兒直滴到曉。
1.嘆恨。
1.驚訝嘆息。
1.嘆恨;憤恨。
1.猶嗟乎。
1.嘆服。
1.嘆服。
1.嗟嘆震驚。
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
2.嘆詞。表示感嘆。
1.見"嗟乎"。
1.見"嗟乎"。
〈書〉嘆息悔恨~無及。
1.嘆詞。表示招呼。
2.嘆詞。表示感慨。
3.嘆詞。表示贊美。
4.象聲詞。猶濺濺。
1.指嗟來的財物,不當接受的施舍。
1.嗟嘆憐惜。
1.感嘆震驚。
1.嘆息震恐。
1.慨嘆。
1.嗟嘆勞苦。
1.嘆詞。來,語助。
2."嗟來之食"的略語。
1.見"嗟來之食"。
1.贊嘆稱美。
1.悲嘆哀憐。
1.感嘆仰慕。
1.慨嘆吟哦。
1.嗟嘆悲泣。
1.感嘆譏誚。
1.感嘆委屈。
1.嘆息傷感。
1.猶贊賞;嘆賞。
1.贊嘆嘉尚。
1.見"嗟來之食"。
1.嘆賞吟誦。
〈書〉嘆息~不已。
1.嗟吁痛惜。
1.慨嘆惋惜。
1.猶嘆賞。
1.嘆息。
1.嗟嘆惋惜。
1.欷噓悲嘆。
1.嗟嘆;唏噓。
1.感嘆羨慕。
1.悲傷感嘆。借指憂懷愁緒。
1.驚嘆;嘆息。
1.猶嗟呀。
1.贊嘆景仰。
1.贊嘆稱異。
1.嘆惜哀痛。
1.猶贊誦。
2.贊嘆吟誦。
1.嗟嘆憂慮。
1.相傳為虞姬墓,在今安徽省定遠縣。項羽軍敗,悲歌慷慨,有"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句,故名。參閱《嘉慶一統志.鳳陽府.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