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用酒食等款待。
2.
名詞
薪金(舊時多指軍警等的薪金)。
1.
亦作“饟”。
2.
指饋食之人。
1.出自《書·仲虺之誥》葛伯仇餉。
3.
指所饋之食物。
1.出自《詩·周頌·良耜》其餉伊黍,其笠伊糾。
2.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
3.出自《南史·文學傳·高爽》俄而爽代蒨為縣,蒨遣迎贈甚厚。爽受餉,答書云:“高晉陵自答。”
4.
贈送。
1.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祖光祿少孤貧……王北平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
2.出自《北史·李德林傳》長史李詢密啟:“諸大將受尉遲迥餉金。”
3.出自《繡婦歌》連枝花樣繡羅襦,本擬新年餉小姑。
4.出自《孔氏雜說》餉,不止飲食也,贈皆可以為餉:《魏文紀》注以詩賦餉孫權,徐孝穆有《答餉鏡》詩是也。
5.
進食;吃。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非歸餉也不可。
2.出自《黃國博遺銀魚干二百枚》詩低陰欲飛雪,酒微生頰熱,海上使方來,多餉不為餮。
6.
喂;飼養。
1.出自《孔氏談苑·杖記》不能買肉供父母,反以餉禽獸乎?
2.出自《繅絲行》婦姑餉蠶不得閑,雙眉不暇描春山。
7.
使享受。
1.出自《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史堅如之略史》堅如與兄暇輒就讀,每攜新書歸以餉憬然,對燈共覽。
2.出自《熱風·所謂“國學”》試去翻一翻歷史里的《儒林》和《文苑傳》罷,可有一個將舊書當古董的鴻儒,可有一個以拆白餉閱者的文士?
8.
軍糧。
1.出自《漢書·嚴助傳》丁壯從軍,老弱轉餉。
2.出自《新唐書·張說傳》扈從兵馬,日費資餉。
3.出自《桃花扇·撫兵》那是饑兵討餉,并非喧嘩。
9.
運送軍糧。
1.出自《漢書·張耳陳馀傳》章邯軍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屬河,餉王離。
10.
用同“晌”。一會兒。
1.出自《醉贈張秘書》詩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
2.出自《朱子語類》初頭硬要做一餉,少時卻只恁消殺了,到沒意思。
3.出自《見只編》書竟疏入,半餉詔始下。
11.
饋食于人。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2.出自《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3.出自《戲答友人借書》詩古人借書餉一瓻,及其還書亦如之。
12.
指飲宴。
1.出自《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不學劉伶獨自飲,一壺往助齊眉餉。
13.
指舊時軍警的俸給。
1.出自《金壺浪墨·熙朝財賦》歲出兵餉官俸……恒在四千萬以內。
2.出自《林家鋪子》聽說東柵外剛剛調來了一支兵,到商會里要借餉,開口就是二萬。
1.淹沒沖劇。
1.惑亂湮滅。
1.治理。
1.多言紛擾貌。猶言輾轉相傳。
1.用當代語言解釋古代語言。
2.古言古義的解釋。
1.清代書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嘉慶八年﹐阮元任浙江巡撫時創建﹐教學內容為經史疑義及小學﹑天文﹑地理﹑算法等。同治間﹐上海亦設詁經精舍﹐光緒初并入求志書院。
1.古言古語的解釋。
1.解釋古語。
2.古語的意義。
1.特指有關《詩經》研究的一門詳于訓詁而略于詩義的學問。
1.稻谷與稗草。
1.宋代七夕時民間流行的一種應時陳設。
1.謂以谷食充饑。
1.《漢書.游俠傳.樓護》"﹝樓護﹞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永黨于王氏。成帝時,前后上書四十余事。護為人短小精辯,議論常依名節。長安號曰'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后即以"谷筆"為擅長書札的典實。
1.六瑞之一。古代子爵諸侯所執之玉。
1.陵谷變遷。比喻巨大的變化。語本《詩.小雅.十月》"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1.謂健飯者。嘲稱食量大的人。
1.谷物與布帛。亦泛指衣食一類生活資料。
①谷子(粟)脫餾的稈,可做飼料。②〈方〉稻草。
1.調節谷價的策略。
1.指家禽未受精而產出的卵。谷﹐即俗所謂沒有"雄"的蛋。
1.指黃石公。
1.居于山谷。
1.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舊時常用為吉日的代稱。
1.古代方士求取長生不老的方術。
2.后竅﹐即直腸到肛門的一部分。
1.買入谷物。
①阻塞道路~ㄧ山川~。②攔擋橫加~。
1.語本《國語.晉語六》"除鯁而避強,不可謂刑。"韋昭注"鯁,害也。"后以"鯁避"謂避害。
1.念結于心而悵然不已。
1.剛直的言辭。
1.剛直敢言。
1.謂心中不平,充滿義憤。
1.謂剛直有力的輔佐者。
1.直言抗爭貌。
1.指剛正不阿的品質。
1.剛直堅定。
1.剛直急躁。
1.謂直率地揭露﹑指責過失而無所顧忌。
1.正直耿介。
1.哽咽思戀。鯁,通"哽"。
1.諒直,剛直誠實。
1.剛正信實。
1.猶剛烈。
1.哽咽悲傷,心肝摧裂。
1.剛直的言論。
2.剛直地發表言論。
1.剛直不阿的精神氣度。
1.剛直嚴正。
1.剛正率直。
1.哽咽氣塞。鯁,通"哽"。
2.阻塞。
1.阻滯。
1.猶言哽咽流涕。鯁,通"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