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飛揚的灰土。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
2.出自《春雪映早梅》詩誰令香滿座,獨使凈無塵。
3.出自《秋日邀龍君御同鐘伯敬林茂之賦詩君御將赴湟中》誰云京洛塵,而能緇素衣。
2.
污染。
1.出自《詩·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祇自塵兮。
2.出自《論衡·自紀》不清不見塵,不高不見危,不廣不見削,不盈不見虧。
3.
多用作自謙之詞。
1.出自《后漢書·陳實傳》實乞從外署,不足以塵明德。
2.出自《笏記》詩既塵美職,復玷名藩。
4.
蹤跡。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序》蓋前哲之遺塵,有足求者。
2.出自《魏都賦》且魏地者……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遺塵。
3.出自《宋史·世家傳一·南唐李氏傳》思追巢許之余塵,遠慕夷齊之高義。
5.
世俗。宗教稱俗世,隱者稱仕途皆曰塵。如佛教稱人間為塵,道家稱一世為“一塵”。
1.出自《魏書·釋老志》然凈居塵外,道家所先,功緣冥深,匪尚華遁。
2.出自《秦原春望》詩無窮名利塵,軒蓋逐年新。
3.出自《續仙傳》丁約謂韋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兩塵。”子威問其故。答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4.出自《紅樓夢》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
6.
久。
1.出自《爾雅·釋詁上》塵,久也。
2.出自《為李給事讓起復尚書左丞兼御史大夫等表》今靈筵未塵,墳土尚濕。
3.出自《二郎神》詞嗟往事未塵,新愁還織,怎堪重訴。
7.
比喻戰事;禍亂。
1.出自《后漢書·皇甫張段傳贊》戎驂糾結,塵斥河潼。
2.出自《魏書·沮渠蒙遜傳》四方漸泰,表里無塵。
3.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當先洪武爺掃蕩胡塵,定鼎金陵,是為南京。
8.
極小的計量單位。
1.出自《清史稿·時憲志一》微塵秒忽,雖屬無幾,而總計之,便積少成多。
9.
承塵的簡稱。即天花板。
1.出自《楚辭·招魂》經堂入奧,朱塵筵些。
10.
姓。明代單縣有塵鐸。見《單縣志》。
1.出自《萬姓統譜?真韻》塵,本(明)朝塵洪,鄲縣人,正德間沙河縣學教諭;塵昂霄,山東莘縣人,天啓中任贑州府經歷。
1.善良而懦弱的人。
1.好友。
1.佳偶。
2.見"良比"。
1.猶賢妻。
1.漢張良﹑陳平的并稱。二人皆劉邦的謀臣。
2.后世常用于比喻足智多謀之人。
1.未經剖取的美玉。常用以比喻未被選用的賢才。
1.優良的器具。
2.猶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比喻賢者擇主而事。語本《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孔穎達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輩高超的技藝。
1.猶果然。確實如此。
1.吉日;好日子。
1.善良。
2.指善良的人。
1.善于經營的商人。
1.使人得到教益的好老師。
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
1.美好的時光;吉時。
1.同"良辰吉日"。
1.同"良辰美景"。
1.忠良信實。
1.健飯;加餐。
1.優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
2.指信實之史書。
1.賢士。
2.爵名『武帝時設置,用以獎賞軍功,位第三級。參見"武功爵"。
1.好的模式。
1.高手。
1.賢能的州郡長官。
1.精辟的議論。
1.猶善終。
1.良謀;善策。
1.古代君車上供國君攀援以登車的繩索。
1.猶王孫。
1.美好的時節。
1.即蟬。
1.妥善的謀劃。
2.遠大的謀略。
1.沃土;良田。
1.猶歡聚。
1.指平民百姓。
〈書〉美好的夜晚大家歡聚一堂,共度~。
1.本謂善心的自然體現◇多指內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重新顯現出來。語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言人之良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物接,其氣清明之際,良心猶必有所發見者。"
①能產生好的結果的~循環。②不至于產生嚴重后果的~腫瘤。
1.最恰當的人選。
1.美好的問候。
2.猶佳音。
有益的話;好話~相勸 ㄧ金玉~。
比喻勸戒的話聽起來不舒服,但實際對人卻很有益處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指精于冶煉鑄造的工匠。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孔穎達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因以"良冶"借指教子有方之賢父。
1.美好的夜晩。
2.深夜;長夜。
1.同"凜若冰霜"。
1.猶嚴厲,威嚴。
1.敬畏;畏懼。
1.嚴正高潔。
1.嚴肅;可敬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