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鱘魚和鰉魚的古稱。
1.出自《詩·周頌·潛》有鳣有鮪,鰷鲿??鯉。
2.出自《易林·泰之大壯》水流趨下,遠至東海。求我所有,買鮪與鯉。
3.出自《答任師中家漢公》詩冰盤薦文鮪,玉斝傾浮蛆。
4.出自《品魚·上品·鮪》詩《月令》薦王鮪,鬼神亦歆之。至今皖江鲊,嘉名四方馳。
2.
白鱘的古稱。又名象魚、劍魚、琴魚。魚綱白鱘科。體呈梭形,裸露無鱗,無骨板。深灰色或淺灰色,頭大,口大眼小,吻突出呈劍狀,長如象鼻。鰓蓋膜發達,如象耳。為我國特產。
1.出自《本草綱目·鱗四·鱘魚》〔鮪〕其狀如鳣,而背上無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長與身等,口在頷下,食而不飲。頰下有青斑紋,如梅花狀。尾岐如柄。肉色純白,味亞于鳣。
2.出自《經典釋文?爾雅音義下?釋魚》鮪,或曰即鱏魚也,似鱣而長鼻,體無鱗甲。
3.
鮪魚。魚綱金槍魚科。背藍黑色,腹灰白色。吻尖。尾鰭深叉形。分布于溫帶或熱帶海洋中。我國產于南海和東海。體型較大,為重要經濟魚類。
1.奸詐刻薄;輕浮淺薄。
1.工巧非人所能及。
1.語本《孫子.作戰》。指用兵弄巧立異,反而造成行動遲緩。
1.見"巧倕"。
1.亦作"巧垂"。
2.相傳堯時巧匠名倕,故稱巧倕。
1.善于言辭。
2.虛偽之辭。亦指巧妙的言辭。
1.猶巧計。
1.以不實之語進行詆毀。
1.工巧的對偶詞句。
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語出趙孟b13e!對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1.宋代婦女額發式樣的一種。
1.唐代官府技術工匠中的高手。
1.謂善于伺機發言,每能猜著。
2.指善于判斷而每能應驗。
1.取巧以避免觸犯法令;枉法,玩弄法令。
2.巧妙的方法。
1.花言巧語。
1.聰明能干的婦女。
2.指偷巧的婦人。
3.鷦鷯。
1.技藝高超的工匠。
1.偽詐。
1.舊俗七夕時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狀,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點心。今市上有一種油炸的點心,亦稱巧果,不限于七夕供應。
恰好相合或相同他倆的愛人同名又同姓,并且年齡也相同,這真是巧合。
1.善于鉆營諂媚的官吏。
1.假造或偽報戶籍。
1.巧妙的計策。
1.技藝精巧的工匠。
1."乞巧節"的簡稱。
1.靈巧敏捷。
2.靈巧方便。
1.巧妙的手法。
2.湊巧的事。
又名朱古力”。英文chocolate的音譯。用可可豆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種高熱值糖果食品。根據配料不同,可分為果仁巧克力、香草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等。
1.精于歷算的人。
1.見"巧立名目"。
1.美妙華麗。
1.見"巧挴"。
1.巧于貪求。一說精于驅車策馬之術。
1.機靈而善諂媚。
2.形容姿態美好。
1.精巧美妙;靈巧高妙。
1.花言巧語。
2.靈巧敏捷。
虛偽浮滑,巧言諂媚便捷巧佞之俗成,其流必至于亂。
1.謂夫妻不相配。用以喻世間多不平之事。
詐取和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他的田地,多半是從老實巴交的鄉親手里巧取豪奪來的。
1.猶巧能。技巧,技能。
1.猶巧言。
1.巧嘴;能說會道。
1.擅長某種技藝的人。
1.工巧裝飾。
2.詐偽粉飾。
1.技藝高明的人。
2.高手藝。
1.詐取與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
1.謂善用彈丸。
2.喻陰謀中傷。
1.虛偽不實。
1.巧詐虛偽。
1.擅長文辭。
2.指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