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愚蠢的;無知的。
2.
形容詞
不容易開導(dǎo)或制伏;固執(zhí)。
3.
形容詞
頑皮,小孩兒淘氣。
4.
名詞
(Wán)姓。
5.
舊同“玩”。
1.
未劈開的囫圇木頭。
1.出自《說文·頁部》頑,?頭也。
2.出自《畫松》詩纖枝無蕭灑,頑干空突兀。
3.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聞平樂以下,四顧皆土山,而嶄厲之石,不挺於陸,而藏於水矣。蓋山至此而頑,水至此而險也。
2.
引申為渾圓。
1.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聞平樂以下,四顧皆土山,而嶄厲之石,不挺於陸,而藏於水矣。蓋山至此而頑,水至此而險也。
3.
愚妄;愚頑。
1.出自《書·堯典》父頑,母嚚,象傲。
2.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陳大夫嚙壯而頑。
3.出自《祭穆員外文》之子畯明,我鈍而頑。
4.出自《與伯懿至臺城·三品石》詩國亡今日頑無恥,似為當(dāng)年不豫謀。
4.
指愚妄、愚頑的人。
1.出自《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
2.出自《夷堅庚志·石城尉官舍》曾西遷未幾,市頑有不相樂者,訐其與部民趣膝歡飲,興訟于州,擾擾數(shù)月乃定。
5.
兇惡。
1.出自《書·益稷》苗頑,弗即工。
6.
指兇惡的人。舊時對某些民族的蔑稱。
1.出自《國語·鄭語》非親則頑,不可入也。
2.出自《豫章行》豈惜戰(zhàn)斗死,為君掃兇頑。
3.出自《徐偃王廟碑》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國易仁,為笑于頑。
7.
堅強(qiáng);堅硬。
1.出自《平淮西碑》蔡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2.出自《古瓦硯》詩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fā)墨,不及瓦礫頑。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頑羊角靶盡塵緘,生澀了雪刃霜尖。
4.出自《重游惠山》詩竹爐未改前番火,松石強(qiáng)如我輩頑。
8.
堅持,不懈怠。
1.出自《秋懷詩》尚須勉其頑,王事有朝請。
9.
顏色等深、濃。
1.出自《寒夜》詩九河巨流凍長山,山高微黯石色頑。
10.
厚,老。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李三頑著臉皮道:“即便等我在里面與賢妹們幫興一幫興也好。”
11.
麻木,動作遲鈍。
1.出自《送張?zhí)煊X得山字》詩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腳頑。
2.出自《過湖駱坑》詩聳肩縮頸仍呵手,無策能溫兩腳頑。
12.
頑敵;頑固派。
1.出自《爆破》于是,我們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下,開始了反頑斗爭。
2.出自《人民日報》在錯綜復(fù)雜的敵、頑、我“三角斗爭”中,他緊緊抓住民族矛盾,正確處理抗日、反頑斗爭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關(guān)系。
13.
通“玩”。玩弄;玩賞。
1.出自《酬盧汀諫議》詩杯觴引滿從衣濕,墻壁書多任手頑。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一天晚上,有兩個同事,約著扶乩……那年我在福建,幾個同事也歡喜頑這個,差不多天天晚上弄。
14.
通“玩”。嬉戲;游玩。
1.出自《田家謠》小婦初嫁當(dāng)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2.出自《西游記》美猴王道:“你們因何不耍不頑,一個個都潛蹤隱跡?”
3.出自《行路難》佛兒,你不要哭了,媽媽手空了便來抱你下來頑。
15.
通“忨”。貪婪。參見“頑夫”。
1.出自《說文通訓(xùn)定聲·乾部》頑〔假借〕為忨。《孟子》“頑夫廉”注:“貪也?!?/p>
1.見"懐瑾握瑜"。
1.比喻有高貴的品德和才能。
1.留戀安逸;懷念故居。
1.《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shù)大奇之。"后以"懷橘"為思親﹑孝親的典故。
1.懷念眷戀。
1.抱病。
1.渴念。
1.趁空。
1.心中慚愧。
1.亦作"懷徠"。招來。
2.思念未來。
1.見"懷來"。
1.謂抱著謀私利的意圖。
1.猶懷蛟。
1.留戀爵祿。
1.神話傳說中的草名。謂懷之可以夢見自己想夢見的人。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卷三"種火之山,有夢草,似蒲,色紅,晝縮入地,夜則出,亦名懷夢。懷其葉,則知夢之吉兇,立驗也。帝(漢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東方朔)乃獻(xiàn)一枝,帝懷之,夜果夢李夫人。"
1.懷德歸順之民。
2.安撫人民。
1.思慕。
1.襁褓中的嬰兒。
1.懷柔招納。
1.猶囊括。
1.亦作"懷戚"。
2.心懷憂傷。
1.身懷奇才。
1.亦作"懷鉼"。
2.謂從事著述。
1.謂攜帶筆簡,以備隨時記錄﹑著述。鉛,鉛粉;槧,木板。皆古代書寫用具。
1.見"懷鉛提槧"。
1.懷柔強(qiáng)者。
1.秦始皇以巴寡婦清為貞婦,為之筑懷清臺◇因以"懷清"比喻婦女貞潔。
1.臺名。在今四川省長壽縣南。秦始皇為巴寡婦清所筑。
1.謂不動感情。
2.猶含情。
1.思念遠(yuǎn)行的人。
2.指思念家鄉(xiāng)的人。
3.所懷念的人。
1.見"懷妊"。
1.見"懷妊"。
1.亦作"懷衽"。
2.胸前的衣襟,懷抱。
3.懷藏。
1.漢武帝一次賜從官肉,東方朔先拔劍割肉,揣進(jìn)懷里,擬歸遺其妻。武帝責(zé)之,朔再拜曰"受賜不待詔,何無理也!拔劍割肉,壹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xì)君,又何仁也!"武帝嘉其言,復(fù)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其妻。見《漢書.東方朔傳》◇用宴享不忘眷屬之典。
1.謂感戴恩澤。
1.包圍山陵。
2.懷念山林。謂欲隱居避世。
1.謂洪水洶涌奔騰溢上山陵。
1.心懷憂傷。
1.懷孕。
1.懷孕。
1.安于生計。
2.愛惜生命。
3.謂有生命之物。
1.中國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傳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懷念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內(nèi)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稱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廣州市光塔路。
1.猶懷抱。什,什襲。
1.指游說之士懷帶書策進(jìn)行干謁。
1.《戰(zhàn)國策.秦策三》"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臘者樸。周人懷樸過鄭賈曰'欲買樸乎?'鄭賈曰'欲之。'出其樸,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后以"懷鼠"喻以假充真。
1.心懷道術(shù);心懷權(quán)術(shù)。
1.《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后以"懷樹"為懷念仁政之典。
1.亦作"懷?"。
2.謂君上饋以巾帨等物品。指親近獲寵。
1.喻高潔。語本《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
1.心存私念。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