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指駱駝。
2.
形容詞
身體向前曲,背脊突起。
3.
名詞
(Tuó)姓。
1.
亦作“馳”。亦作“駞”。
2.
脊背彎曲如駝峰。
1.出自《題四時宮人圖》詩一女淺步腰半駝,小扇輕撲花間蛾。
2.出自《普天樂·嘲湯舜民戲妓》曲覷了你腰駝背曲,說甚么撒正龐甜。
3.出自《晚晴集·空巢》我看他不但背駝得很厲害,眼泡也有點浮腫了。
3.
通“馱”。背負;馱負。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橐駝
2.出自《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駝,十千美酒“渭城”歌。
3.出自《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和尚自駝上搭連禪杖,別了自去。
4.出自《故事新編·補天》給我駝到平穩點的地方去罷。
4.
通“坨”。成塊的東西。
1.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下》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窠,置鉛駝於灰窠內。
5.
方言。取物。
1.出自《俗呼小錄》凡取物,吳下曰擔,江陰曰拿,丹陽等處曰捉,寧波、浙東曰駝。
6.
量詞。相當于坨、塊。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理宗寶慶三年》時諸將多掠子女財帛,耶律楚材獨取書數部,大黃兩駝而已。
2.出自《大波》這件汗褂,我硬是破著氣力在洗,搓了又刷,刷了又搓。你沒看見,退油丹都使了兩駝。
7.
引申為負債,欠帳。
1.出自《客座贅語·辨訛》今無錢而買人物,徐酬其直者,曰駝。
8.
駱駝。
1.出自《故事新編·奔月》熊是只吃四個掌,駝留峰,其余就都賞給使女和家將們。
2.出自《感事》詩竟有危巢燕,應憐故國駝。
3.出自《和劉孝叔會虎丘》鶴閑云作氅,駝臥草埋峰。
4.出自《周書·鄯善傳》風之欲至,唯老駝知之,即鳴而聚立,埋其口鼻於沙中。
5.出自《晉書·索靖傳》〔索靖〕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6.出自《后漢書·耿恭傳》建初元年正月,會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獲生口三千余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
1.指有權勢的宦官。
1.隨機進言。
2.權術和游說。
1.非正規的字據。
1.權宜變通。
1.邪惡的當權者。
1.佛教語。謂佛菩薩為普度眾生而顯現化身。
1.職權范圍。
1.指陰險毒虐的權勢小人。
1.星名。在軒轅座內。
2.星名。在井宿附近。
1.謂審時度勢,變通而行。
1.唐權德輿和許孟容的并稱。
1.亦作"權奄"。
2.有權勢的宦官。
1.見"權閹"。
1.猶權勢,氣焰。
1.猶權貴。
暫時合適;靈活變通這只是權宜之舉。
1.見"權宜之計"。
1.語本秦趙高指鹿為馬事。謂恃權專橫跋扈,任意顛倒是非。
1.謂決斷疑難。
1.謂守原則又能變通。行事合乎常道曰義,應時變通曰權。
1.謂知權變,善謀劃。
1.謂勇猛。
2.指勇猛的人。
1.謀略,才干。
1.權門右族。指顯貴。
1.起始。
2.萌芽;新生。
3.黃色。參見"權"。
1.猶權位﹑權柄。
1.權且,暫時。
1.權力和責任。
1.權變與常道。
1.謂代掌某官職。
1.權詐嫉妒。
1.猶權柄。統治的權力。
2.權宜之制,臨時制訂的措施。
1.權變智略。
2.佛教語。觀照萬法差別以普度眾生的善巧﹑方便之智,與實智相對。
1.猶權力,大權。
1.權力大官品低。
1.權力中樞。指卿相之職。
2.泛指大權。
1.謂權且署理某一官職。篆,官印。
1.權衡的準則。
1.《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于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民患輕,則為作重幣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則多作輕而行之,亦不廢重,于是乎有子權母而行,小大利之。"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其輕重而使行,有利于民◇遂稱以資本經營或借貸生息為"權子母"。
1.謂豪門貴族。
1.指權勢和尊名。
1.偓佺與王子喬的合稱。皆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1.古代泉與貝并為貨幣,故統稱貨幣為"泉貝"。
1.錢幣,貨幣。
1.指宋元時從泉州出發航行的中國船只。
泉與布都是古代錢幣,因稱貨幣為泉布”行客乞泉布。
1.錢幣的謔稱。
1.泉與刀皆古代錢幣。因以"泉刀"泛稱錢幣。
1.墓門。亦指陰間。
1.官名。在《周禮》為司徒的屬官,掌管國家稅收﹑收購市上的滯銷物資等。
2.指儲備錢財的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