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方〉漂浮。
2.
動詞
〈方〉用油炸。
1.
漂浮。
1.出自《白兔記·訪友》淺水攤頭,氽下一個坐婆來,這不是劉老娘!
2.出自《述異記·江南海嘯》別處氽來尸骸,約有數(shù)百。
3.出自《三人行》此時船上的汽笛突然短促地叫了一聲,船的速度也減小,幾乎像是在順著水氽。
4.出自越劇《二度梅》我何不將那套中原服飾,投入南流,隨水氽入中原,也就帶回我杏元的一番思鄉(xiāng)懷國之心了。
2.
方言。用油炸。
1.出自《清稗類鈔·飲食·氽豬肉皮》豬肉皮略泡,入沸油氽之,至色黃皮松,乃起鍋。
1.由京官外出任縣官。
1.猶言借債給人。責,通"債"。
1.出外作戰(zhàn)或出陣作戰(zhàn)。
1.謂打牌時出牌。
1.賣物的契約。
2.把支用的財物登入帳冊。
1.動物結束冬眠,出來活動。
1.越出常規(guī)。
1.醫(yī)生到醫(yī)院﹑診所以外去治病。
1.發(fā)疹。
1.上陣出戰(zhàn)。
1.出任地方長官。
1.八卦中的"震"卦位應東方。出震,即出于東方。《易.說卦》"帝出乎震。"謂帝出萬物于震◇以"出震"指帝王登基。
1.謂帝王登基即位。
1.謂帝王登基即位。
1.傳說伏羲之母履大人跡于雷澤,感孕而生伏羲于成紀。伏羲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說卦》有"帝出乎震"之語,后因稱伏羲為"出震之君"。
1.出外作戰(zhàn)。
1.出任知州﹑知事。
1.猶任職。
1.治理國家。
1.出為人質。
2.射出的箭未中箭靶。
3.把東西典當出去。
1.猶出蟄。
1.謂使民間的賢能之人出來做官,發(fā)揮作用。
超過眾人模樣出眾|能力出眾。
1.《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晝,是何濡滯也?'……﹝孟子曰﹞'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于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歸志。'"后以"出晝"指離開求官的地。
1.猶出征。
1.出注,賭博時所下的財物。
2.著作者。
1.賭博時下的賭注。
1.男子到女家就婚,成為女家的一員。
1.見"出資"。
1.亦作"出貲"。
2.拿出錢財;捐款。
1.謂有孕之妾被休棄后所生之子。
1.出于。
1.出于意料之外。
1.出奔;被環(huán)境逼迫不聲張地離開家庭或當?shù)亍?/p>
1.謂向皇帝上奏章陳事。
1.交納租稅。
2.收取一定代價,把自己的東西暫時讓給別人使用。
1.供人臨時雇用的汽車,一般按時間或里程收費。
1.出兵;派出軍隊。
1.古人外出時祭路神。
2.引申為餞行送別。
1.免罪。
1.亦作"出樽"。
2.古代國君與貴賓宴飲,尊在兩楹間,坫在尊之南,獻酬皆自尊南出,故稱。
3.指出尊之地。
1.見"出尊"。
1.出任地方輔佐之官。
1.謂圖書的第一版。
1.謂第一版印行的圖書。
1.書籍的原始版本。
1.開始階段的。
1.佛教語。色界中的初禪天,包括梵眾天﹑梵輔天和大梵天。
2.佛教語。四禪定之一。"初禪"的主要特征是"八觸"癢﹑動﹑輕﹑重﹑冷﹑暖﹑澀﹑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見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九之一。
1.指第一場考試。
1.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