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
2.
形容詞
悲傷。
3.
副詞
極,盡情地,深切地,徹底地。
1.
疼痛,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
1.出自《易·說卦》坎為水……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
2.出自《漢書·灌夫傳》鼢(田鼢)疾,一身盡痛,若有擊者。
3.出自《傳習錄》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4.出自《荔枝蜜》孩子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2.
痛苦,身體或精神感到非常難受。
1.出自《漢書·路溫舒傳》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
2.出自《子夜》他立刻悟到自己無意中又闖了禍,觸著了吳蓀甫他們的隱痛了。
3.
悲痛;悲傷。
1.出自《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
2.出自《楊仲武誄》痛矣楊子,與世長乖。
3.出自《兒女英雄傳》姑娘聽了這話,心里更酸,哭得更痛。
4.出自《憶楊朔》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黨失去了一個好干部,中國人民失去了一個好戰士、好作家,怎么不叫人心痛!
4.
痛恨。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外內頗邪……神怒民痛,無悛於心。
2.出自《潛夫論·忠貴》當呂氏之貴也……海內怨痛,人欲其亡。
3.出自《五等諸侯論》遠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覽董卓擅權之際,億兆悼心,愚智同痛。
4.出自《武昌革命真史·檄各府州縣電》本軍政府,痛彼酋之無狀,哀漢胄之式微,特舉義旗,振此困厄。
5.
痛惜;憐惜;嘆惜。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
2.出自《漢書·景帝紀》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絕天年,朕甚痛之。
3.出自《陸元鈞宰寄日注茶》詩君家季疵真禍首,毀論徒勞世仍重。爭新斗試夸擊拂,風俗移人可深痛。
6.
損削;損傷。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動燕趙,持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
2.出自《鹽鐵論·水旱》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務應員程,不給民用。民用鈍弊,割草不痛。
7.
嚴酷;嚴厲。
1.出自《漢書·刑法志》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
2.出自《上皇帝書》將吏有敢貸息錢者,痛以法治之。
3.出自《夜譚隨錄·丘生》今不痛加懲治,彼以為我輩孱弱,必源源而來矣。
8.
盡力;竭力。
1.出自《齊民要術·作醬法》攪令均調,以手痛挼,皆令潤徹。
2.出自《曹成王碑》喪除,痛刮磨豪習,委己於學。
3.出自《與盧編修希魯書》痛以禮義自繩約,既率己之頑惰,又以化頑惰者。
4.出自《先妣事略》親黨中有以饑寒告者,先妣痛自節嗇,稍周其衣食。
9.
徹底地。
1.出自《與趙都大啟》某敢不痛洗昨非,姑休疲役。
2.出自《福惠全書·蒞任·革陋規》辱朝廷之盛典,大負吾徒所謂厲民黷貨,有玷官箴,此斷斷乎所宜痛革者也。
3.出自《抗戰以來》這樣的態度如不加以痛改,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發展的。
10.
深切地。參見“痛感”“痛悔”。
1.出自《〈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我現在還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國事情和國際事情的必要。
11.
痛切;沉痛懇切。參見“痛切”。
1.出自《順宗實錄四》方今書詔,宜痛自引過罪己,以感人心。
2.出自《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公于朝廷舉動失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痛。
3.出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稿》鴻臚寺卿黃爵滋向道光上奏,痛陳鴉片的禍害。
12.
痛快,盡興。
1.出自《送陳睦知潭州》詩君時年少面如玉,一飲百觚嫌未痛。
13.
猶高峻。
1.出自《送崔侍御之嶺南二十韻》冰瑩懷貪水,霜清顧痛巖。
14.
疼愛,憐愛。
1.出自《貧民慘劇》姑媽痛我,舍不得讓我去學徒弟。
2.出自《白洋淀紀事·蒿兒梁》男人比我大一半。他是個實落人,也知道痛我。
3.出自《在田野上,前進!》我從小痛你熱你,把你過繼過來做我的孫子,把我的全副家當都傳給你。
15.
甚,很,非常。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而不軌逐利之民畜積余贏以稽市物,痛騰躍,米至石萬錢,馬至匹百金。
2.出自《新唐書·第五琦傳》既當國,又鑄重規,一代五十。會物痛騰踴,餓饉相望,議者以為非是。
3.出自《白雪遺音·馬頭調·餞別》小姐聞此話,不由痛傷悲。
16.
倘若。
1.出自《游仙窟》從渠痛不肯,人更別求天。
2.出自《三國志平話》皇叔并小叔痛死,我家如之奈何?
17.
姓。
1.出自《急就篇》痛無忌。
18.
引申為受到強烈的刺激。
1.出自《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批評要尖銳……你不那樣尖銳,不切實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
2.出自《潼關之夜》一個警察搖擺著頭說:“對不起,越是你們知識分子,漢奸越多!”像是黃蜂的毒刺,這幾句話刺痛我的心。
19.
指使痛苦。
1.出自《封建論》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長刑政生焉。
20.
指痛心,極端傷心或悲憤。
1.出自《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2.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
3.出自《李自成》不管你暗害我,或我暗害你,都只會使親者痛,仇者快,失天下義士之心,留千載不義之名。
21.
指引以為恨。
1.出自《論衡·累害》火不苦熱,水不痛寒,氣性自然。
2.出自《三閭大夫》詩三閭一去湘山老,煙火悠悠痛古今。
1.樂府曲名。一作《穆護子》。
1.樂府曲名。即《穆護砂》。唐崔令欽《教坊記》后列曲名有《穆護子》。參見"穆護砂"。
1.猶安靖。
1.指周穆王。
2.借指出巡的帝王。
1.阿拉伯語mu'min的音譯﹐原意為"信徒"。習慣上專稱信仰伊斯蘭教的人。
1.杳然無形。
儀容、言語美好;行止端莊恭敬天子穆穆|穆穆皇皇。 【穆穆】儀容、言語美好;行止端莊恭敬天子穆穆|穆穆皇皇。
1.恭敬誠懇貌。
1.和睦相親。
1.指天。
2.指清和之氣。
3.謂太平祥和。
1.靜思貌。
2.和敬貌。
1.謂和美如清風化養萬物。
1.和美貌。
1.漢代魯人。楚元王交敬禮穆生﹐常為設醴﹐后交孫戊嗣立﹐忘設醴﹐穆生知其意怠﹐遂去。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
1.恭敬嚴肅。
1.指周穆王。
1.指周穆王。
1.美行。
1.誠信公明。
1.祥和光明。
1.謂聲細如五音之羽﹐穆然相和。
1.淳和深遠。
清末官員。滿洲鑲藍旗人。受道光帝寵信,任軍機大臣二十余年,門生故吏甚多,時稱穆黨”。鴉片戰爭時,阻撓禁煙,媚外求降,為投降派首領。道光帝死后被革職。
1.抓住。
2.把握。
1.引兵。
1.拿取。
1.捉拿查究。
1.凌空;抓向空中。
1.刁難。
1.猶捕役,捕快。
1.管事,掌權。
1.作事有把握;擅長。
1.槳聲。
1.撐船。
1.軍器名。
1.刁難;擺架子。
1.方言。打敗。
1.裝腔作勢,擺架子。
1.同"拿班做勢"。
1.捉拿;逮捕。
1.一種能螫人的小蟲的俗名。
1.混雜。
1.執掌;料理。
1.擺架子;看不起人。
1.技巧運動的一種。雙手撐在地上或物體上,頭朝下,兩足向上豎起。
1.見"拿刀弄杖"。
1.見"拿大頂"。
1.見"拿大頂"。
1.形容做事慌張而沒有條理。
1.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