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弓或劍的套子。
2.
動詞
隱藏不露;隱蔽。
3.
名詞
〈書〉兵法。
1.
亦作“轁”。亦作“鞱”。
2.
弓袋。
1.出自《詩·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3.
納弓于弓袋。參見“韜弓”。亦指藏刀于刀鞘中。
1.出自《聊齋志異·羅祖》羅抽刃出,已復韜之,曰:“我始以汝為人也,今如此,殺之污吾刀耳!”
4.
掩藏;斂藏。
1.出自《后漢書·姜肱傳》肱臥於幽暗,以被韜面,言患風疾,不欲出風。
2.出自《十五日雪》詩沙泉流復東,煙萼坼還韜。
3.出自《紅毛刀歌》抽刀出鞘天為搖,日月星辰芒驟韜。
5.
包容;蘊含。
1.出自《莊子·天地》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
2.出自《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韜古今於胸懷,包道德之機要。
3.出自《大唐金紫光祿大夫贈太師正平忠憲公裴公碑銘》公負經綸之器,韜王霸之略。
4.出自《紫簫記·出山》氣決青云,詞韜白雪。
6.
包扎;斂束。
1.出自《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2.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東謝蠻》俗椎髻,韜以絳,垂于后。
7.
牧畜。
1.出自《贈李仲良耆老序》鷹隼韜而養之,利其能博野鳥也。
8.
古兵書有《太公六韜》: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相傳為周文王師姜望所撰。后因以借指用兵的謀略。
1.出自《寒食日三殿侍宴奉進詩》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2.出自《別雷周輔》詩明時尚使龍蛇勢,壯志空傳虎豹韜。
3.出自《孟良崮戰役》詩華東戰局看神變,陜北軍機運妙韜。
9.
通“翿”。古代行射禮時用以指揮進退的旗。
1.出自《儀禮·鄉射禮》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
10.
引申為寬馀,優長。
1.出自《廣雅·釋詁三》韜,寬也。
2.出自《南史·梁紀下·元帝》常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論者以為得言。
1.見"輕于鴻毛"。
1.謂力量弱小。
2.柔弱,纖弱。
3.脆弱。
4.削弱。
1.古代喪服之一。五服之最輕者,即緦麻服。
1.指沙質層淺的土地。
1.羅扇。
1.微少。
2.輕視小看。
1.道教謂使身體輕健而能輕舉。
2.指飛升,登仙。
3.謂不尊重自身。
4.猶輕生。
5.空身。 6.指獨身,單身。 7.身體輕盈。 8.指分娩。
1.形容謙恭的態度。
1.謂輕視生命而為正義事業犧牲。
1.謂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
1.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2.多指自殺。
3.微賤的人。
4.輕賤的生命。
1.見"輕身重義"。
1.低聲。
2.漢語有些詞里的音節或句子里的詞的音,念得又輕又短,叫做"輕聲",也叫"輕音"。輕聲現象跟前后語音環境﹑音的高低﹑長短和音質都有一定關系,跟語法也有密切關系,有時還有辨別詞義的作用。如普通語中的"了﹑著﹑的"等虛詞和做后綴的"子﹑頭"等字都念輕聲。有些雙音詞的第二字也念輕聲,如"夢卜"的"卜","地方"的"方"。
1.減輕,省免。
2.輕松,不費力。
3.猶輕微。
4.重量小。
1.行動迅速的使者。
1.行駛輕快。
1.謂藐視世俗。
1.藐視世俗,為人傲慢。
1.藐視世俗,放蕩心志。
1.小看,不重視。
1.見"輕手軟腳"。
1.見"輕手軟腳"
1.猶言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放得很輕。
1.奔走迅捷的野獸。
1.謂輕易出仕。
1.見"輕疏"。
1.輕松舒暢。
1.指初夏。
1.缺乏某種礦物質的水。
2.普通水經過凈化,用做反應堆的冷卻劑和中子的慢化劑,叫做輕水。
1.微風。
1.以死事為輕,不怕死。
1.謂以義氣為重而不怕死。
1.見"輕死重氣"。
1.輕率放肆。
1.輕軟松散。
2.不感到有負擔;不緊張。
3.輕易,方便。
4.放松,管束不嚴。
1.輕視世俗。
2.輕浮鄙俗。
1.指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賈島詩歌的不同風格。
1.輕而薄的白色絲織品。
2.借指用輕薄的白色絲織品做的衣服。
3.簡約,簡單樸素。
1.謂輕率隨便。
2.輕快迅捷。
1.輕佻猥瑣。鎖,通"瑣"。
1.輕盈的身體。
2.指體態輕盈的人。
3.使身體輕快。
1.輕淡;淡薄。
1.輕浮奸巧。
1.猶輕佻。
1.輕細的樹枝。
1.即白鰷魚。因其游動輕快,故稱。
1.見"輕佻"。
1.猶輕佻。
1.零頭。
1.精銳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