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溫度高,皮膚接觸溫度高的物體感覺疼痛或受傷。
2.
動詞
利用溫度高的物體使另一物體溫度升高或發生其他變化。
3.
形容詞
物體溫度高。
4.
動詞
指燙發。
1.
因身體與高溫物體接觸而感覺疼痛。
1.出自《紅樓夢》寶玉自己燙了手,倒不覺的,只管問玉釧兒:“燙了那里了?疼不疼?”
2.出自《上海的早晨》她還想過去拿湯,叫奶奶止住了,怕湯燙她的手。
2.
指物體溫度高。
1.出自《駱駝祥子》茶非常的燙,火非常的熱。
2.出自《火的精靈》我們的臉開始感到風的熱,火的燙。
3.
將物體放在開水或熱水中加溫。
1.出自《金瓶梅詞話》畫童燙酒上去。
2.出自《老殘游記》今兒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
3.出自《龍須溝》給孩子們燙燙腳,省得招涼生病。
4.
利用高溫使物體發生形變。
1.出自《寒夜》她腦后燙得卷起的頭發在他的眼里顯得新鮮,好看。
2.出自又如:燙衣裳。
1.耀眼,照眼。
2.滿眼。
1.潑辣粗野。
1.用油去撲滅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對頭,不僅于事無補,反使情況更加嚴重。
1.猶空話。
1.蠻干。
1.困頓耗損。
1.稍微挫敗。
1.見"頗僻"。
1.稍微采用。
1.偏側,不正。
1.猶叵測。
1.復姓。見《舊唐書.西戎傳.常項羌》。
1.不正之辭,邪說。
1.謂偏至一側,只覆蓋住一部分。
2.傾倒。
1.偏差不正。
1.猶偏激。
1.猶竭盡。
2.極為,非常。
1.即菠菜。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見"頗黎"。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2.亦作"頗璃"。玻璃。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1.即菠菜。
1.口敞底淺的飲酒器。亦泛指酒杯。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2.名將的代稱。
1.亦作"頗耐"。
2.猶可惡,可恨。本為不可奈何之義,引申為詈詞。
1.見"頗奈"。
1.邪佞﹐不正。
1.猶偏頗。
1.猶頻頻。
2.猶很是。
1.猶甚極。
1.偏差過失。
1.見"頗胝迦"。
1.邪說。
1.時或,間或。
1.猶彼我。謂我是彼非。頗,通"彼"。
1.猶險诐。邪惡不正。
1.偏頗邪惡。
1.即頗胝迦。
1.見"頗胝迦"。
1.亦作"頗眂迦"。
2.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1.妻,老婆。
2.年老的婦人。
3.指女仆。
1.形容言語啰嗦,缺乏決斷。
1.指傳說中的風神孟婆。
1.見"婆猴伎"。
1.亦作"婆侯伎"。
2.雜技名。相傳周成王時南方有扶婁國,其人善機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晉王嘉《拾遺記·周》。
1.即大炭墼。燒紅后置爐中用以取暖。
2.后亦稱歡喜團。參閱清顧祿《清嘉錄.歡喜團》。
1.亦作"婆婆家"。
2.丈夫的家。
1.古代蒙古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