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沸水;熱水。
1.出自《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3.出自《又上后園山腳》詩秋風亦已起,江漢始如湯。
4.出自《水滸傳》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
5.出自《慘霧》母親一邊哭著,一邊燒湯給他洗滌。
2.
溫泉。
1.出自《封氏聞見記·溫湯》海內溫湯甚眾,有新豐驪山湯,藍田石門湯,岐州鳳泉湯,同州北山湯。
3.
指溫泉浴池。
1.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為卿別治一湯,可會十月,朕待卿華清宮。
2.出自《唐語林·補遺一》御湯西南,即妃子湯,湯稍狹。
4.
帶汁水的菜肴。
1.出自《尚書故實》韋拜而上,命坐,慰勞久之,亦無肴酒湯果之設。
2.出自《水滸傳》宋江因見了這兩人,心中歡喜,吃了幾杯,忽然心里想要魚辣湯吃。
5.
指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
1.出自《南窗紀談》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不知起於何時;然上自官府,下至閭里,莫之或廢。
2.出自《北京人》參湯都涼了,你老人家快喝吧。
6.
中藥湯劑。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即為柔湯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2.出自《冥通記》姨娘氣發,喚兄還,合藥煮湯。
3.出自《水滸傳》自貪口腹,吃了些鮮魚,壞了肚腹,你只與我贖一貼止瀉六和湯來吃便好了。
7.
湯池,護城河。
1.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2.出自《永明九年策秀才文》金湯非粟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
8.
商朝的開國之君。又稱成湯、成唐、武湯、武王、天乙等。
1.出自《書·湯誓》伊尹相湯伐桀。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故湯事葛。
3.出自《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
9.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湯氏,子姓。夏、商之前未有諡法,堯、舜、禹、湯皆名也。
1.警夜行的更鼓。
1.古代高麗臣民對其君主的私下稱呼。
1.亦作"嚴龔"。
2.莊嚴恭敬。
1.見"嚴恭"。
1.指婆婆,丈夫的母親。
1.謂極為古奧。
1.急鼓,急促的鼓聲。
2.指戰鼓。
3.擊戒嚴鼓。
4.指戒嚴的鼓聲。
1.嚴密牢固;嚴密鞏固。
1.險要的關門;險要的關隘。
1.謂殘酷逼害。
1.嚴厲強悍。
1.亦作"嚴閣"。
2.高閣。指皇宮或中央官署。
1.嚴謹明察。
2.嚴厲苛察。
1.猶儼然。莊重貌。
1.謂整齊明亮。
1.嚴格查問。
1.嚴厲躁急;嚴厲急迫。
2.猶嚴酷。
3.猶危急,緊急。
1.謂嚴格管理。
1.指牢獄。古時于牢獄四周布棘,故稱。
1.苛嚴而猜忌。
1.家規嚴厲的人家。
1.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1.整備車馬。
1.期限嚴格的假期。
1.熾熱。
1.猶炎嶠。指嶺南地區。
1.南方的湖泊。一說特指洞庭湖。
1.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1.指炎帝神農氏。
1.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并稱。為我國古史傳說時代的兩個帝王◇世常稱"炎黃"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1.亦作"炎輝"。
2.炎熱的陽光。
3.指光輝。
1.鮮艷的花草。
1.烈火。
2.傳說中的火焰山。
1.指漢朝年代。
1.炎熱的五嶺地區。
1.夏季。
1.指火德;火的本性。
2.指太陽。
3.指應火運而興的王朝。
1.猶火井。
1.炎熱的日光。
1.暑氣充溢的門戶。
1.赤色麒麟。
1.見"炎蒸"。
1.盛暑;酷熱。
1.光焰燦爛。炎,通"焰"。
1.猶冷熱。
1.指以火德而王的劉漢或趙宋王朝。
1.指南方炎熱瘴癘之地。
1.旱災。
1.指南方炎熱地區的流行病。
一冷一熱,比喻人情勢利反覆,隨世事變化而變化世態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