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嚼子脫落。
1.出自《說文·馬部》駘,馬銜脫也。
2.出自《后漢書·崔實傳》馭委其轡,馬駘其銜。
2.
指劣馬。常喻庸才。
1.出自《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2.出自《贈潘綜吳達舉孝廉詩》伊余朽駘,竊服懼盜。無能禮樂,豈暇聲教。
3.出自《代人乞致仕表》驅奔效駕,先輟於羸駘。
3.
踐踏。參見“駘藉”。
1.出自《史記·天官書》三十年之間兵相駘借,不可勝數。
2.出自《東觀漢記·馮衍傳》眾強之黨,橫擊於外,百僚之臣,貪殘於內……於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濱,風騰波涌,更相駘借,四垂之人,肝腦涂地,死亡之數,不啻大半。
3.出自《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兵革之際,武人豪健,更相駘借,邑人睚眥觸死,閉門不保家室。
4.
見“駘佗”:駝背。一說,“哀駘”為丑貌,“它”為惡人名。見陸德明釋文。
1.出自《莊子·德充符》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2.出自《釋疾文》支離疏之五官已敗,哀駘駝之六骸不美。
3.出自《古纏頭曲》邇來一見哀駘佗,便著臂鞲躬井臼。
4.出自《新方言·釋形體》《爾雅》:“鮐背,壽也。”恐鮐背即佗背。老人多僂,以此狀之。臺、它雙聲。《莊子·德充符篇》:“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蓋丑惡莫如局背,故亞訓為丑,象局背形。駘它者即局背之謂耳。舊說鮐背,背有鮐文,甚誤。
5.
用同“鮐”。參見“駘背”。因年老而駝背。
1.出自《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頂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慶東閩之天降。
2.出自《茶余客話》葉讱庵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緩款欹側,時人謂如“乃”字。
6.
用同“鮐”。參見“駘背”。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1.出自《上尊號玉冊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鹖之倫,暨藩侯、邦伯,黃發、駘背,不謀而進曰:“陛下元默天睟,輝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極爰臻。”
2.出自《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駘背。
3.出自《擬上加意養老詔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賜粟帛等項有差群臣謝表》未有加恩駘背,七十上盡被皇仁;廣恤高年,百萬人均沾帝德,如今日者也。
1.謂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1.約會;盟會。
2.符合;相通。
3.謂關系融洽。
4.領悟﹐領會。
重要環節;機會尋找契機|這可是接近他們的最佳契機。
1.猶知己。
1.通好之家。
1.作符契用的箭。
1.交好﹐交往密切。
2.指交往密切的朋友。
1.梵語sūtra的意譯。佛教三藏之一﹐亦單稱經。對律﹑論而言。
1.宋元公文書用語﹐猶言查﹐按查。
2.考核;查考。
3.猶對質﹐當面對證。
1.勤苦﹐勞苦。
2.久別。
3.懷念。
4.相交;相約。
1.斷頸。
1.古代管理刻印書籍的官員。
2.猶法令。
1.密切;親密。
1.照契約原定數目按一定成數付出的回贖或悔約的補償費用。
1.對友人謙稱自己。
1.義母。
1.猶愛慕。
1.愁苦貌。
1.融洽。
1.猶投契﹐謂意氣相投。
1.契據﹐證券。
1.古代用帛制的符信。
1.契據﹐契約。
1.猶借據。
1.謂摯友間的囑托。
1.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因皆為契刀所刻﹐故亦稱契文。清孫詒讓有《契文舉例》。參見"甲骨文字"。
1.猶領悟。
2.指悟性。
1.心意投合;稱心。
1.謂馬傷蹄而畏行路。需﹐通"懦"。
2.謂車輛運行不良。
3.怯懦。需﹐通"懦"。
1.即義父。
1.友誼﹐情義。
1.交情﹐友誼。
1.猶合意﹐愜意。
意氣相投的朋友與二三契友切磋畫技。
1.舊時朋輩間敬稱。
1.即契書。
1.謂友情深厚。
2.器重。
1.拼湊編造不實之詞。
1.堆疊;壘造。
1.階旁;階前。
1.堆砌拼湊。
1.形容春日花木繁榮的景象。
1.臺階。
1.壘起,疊起。喻逐步上升。
1.拼湊堆砌。
1.形容衣服破爛。
1.演戲用的簡單布景和小道具。
2.指戲曲中滑稽戲謔的小動作。
1.砌磚堵死。
1.階石。
1.滴在臺階上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