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淘汰,除去沒有用的成分。
1.
亦作“汏”。
2.
淘洗米、豆之類。
1.出自《儀禮·士喪禮》祝淅米于堂
2.出自《說文·水部》汰,淅??也。
3.出自《齊民要術·作醬等法》作熱湯,於大盆中浸黃豆,良久,淘汰。
3.
淘汰。
1.出自《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公但以清儉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群疑,以禮讓汰慘急,自上化下,速于置郵。
2.出自《醋葫蘆》譬如弟子以羅漢身,一念妄動,遂有千般苦惱,隨即汰濁淘污,尤??俗緣塵慮。
3.出自《李自成》原來姚東照回去一天多工夫就號召了兩三萬人,汰去老弱,挑選了七八千人。
4.
洗濯;清洗。
1.出自《淮南子·要略》萬物至眾,故博為之說以通其意。辭雖壇卷連漫,絞紛遠緩,所以洮汰滌蕩至意,使之無凝竭底滯,卷握而不散也。
2.出自《新唐書·馬總傳》總為設教令,明賞罰,磨治洗汰,其俗一變。
3.出自《江淮異人錄·錢處士》錢曰:“正是此爾,可急取所棄食之。”乃取之,將以水汰去其穢。
5.
選取;挑揀。
1.出自《新唐書·楊綰傳》宦者魚朝恩判國子監,既誅,因是建言太學當得天下名儒汰其選,即拜綰國子祭酒。
2.出自《豫庵三可傳》吾與葛陂有緣,且可汰一童扶掖。
3.出自《陔余叢考·〈新唐書〉文筆》懿宗女衛國公主卒,許群臣祭以金貝,火之,民取煨以汰寶。
6.
水波。
1.出自《楚辭·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2.出自《送吳叔開南征》詩摻袂不勝情,犀舟擊汰行。
7.
通過;掠過。
1.出自《左傳·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汰辀,及鼓跗,著於丁寧。
2.出自《秦淮河游賦》汰水關而望迥,限斗門而意窄。
8.
滑。
1.出自《隸續·漢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夏雨滑汰。
2.出自《苦雨》詩兒孫汩汰護岸,翁媼扶攜上車。
9.
通“泰”。驕泰;奢侈。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子產見左師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不過十年。”
2.出自《三國志·魏志·何夔傳》然于節儉之世,最為豪汰。
3.出自《館娃宮賦》嗟乎汰哉!愎賢胥之忠告,巽陰嚭之诐說。
1.亦作"晣晣"。
2.光亮貌。
3.明顯。
1.隨即。
1.擅自替代。
1.擅動;隨便行動。
1.亦作"輒爾"。
2.任意。
1.擅自反悔;隨便反悔。
1.猶遮莫。
1.古國名。
1.綁住口袋。比喻放在口袋里不起作用。
1.不動貌。
1.擅入;隨便進去。
1.及時考試。
1.任意妄為。
1.擅自行使。
1.亦作"輙用"。
2.隨便使用。
1.亦作"輒與"。
2.任意給與。
1.伏匿;潛藏。
1.藏在泥土中過冬的蟲豸。
1.隱居。
1.謂潛藏在地下。
1.隱蔽的罪惡。
動物冬眠,潛伏洞穴,不動不食。也比喻人隱藏不露面蟄伏鄉間。
1.蟄蟲伏處的洞穴。
1.潛伏的毒蛇。
1.埋藏在地下的寶劍。典出《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
比喻人隱藏不出,像動物蟄伏一樣蟄居書齋。
1.驚醒蟄蟲之雷。謂初發的春雷。
1.塌陷開裂。
1.藏伏的蛟龍。喻潛藏的志士。
1.蟄伏的龍。比喻隱匿的志士。
1.謂冬季閉塞之氣。
1.藏在洞中過冬的獸類。
1.塌陷。
1.冬季伏匿在巖穴中的燕子。
1.謂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螢火蟲。
1.眾多貌。
1.恐懼。
1.畏懼。
1.震懾敵人。
1.因恐懼而不敢動彈。
1.畏懼服從。
2.謂使之畏懼服從。
1.驚懼。
1.畏憚。
1.恐懼﹐驚悸。
1.恐懼。
2.謂使之恐懼。
1.見"詟栗"。
1.畏懼屈服。
1.喪氣﹐畏懼。
1.驚駭。
1.畏懼而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