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隱藏;藏匿。
1.
亦作“廀。
2.
隱語。參見“廋辭”。
1.出自《新唐書·鄭注傳》注本姓魚,冒為鄭,故當時號“魚鄭”,及用事,人廋謂曰“水族”。
2.出自《〈支那古德遺書〉序》語錄繁興,伙于小說,工者用廋,拙者用謠,下者雜俳優(yōu)成之。
3.
指廋人。參見“廋人”。
1.出自《儀禮·聘禮》頒肉及廋車。
4.
彎曲處。
1.出自《九嘆·憂苦》思余俗之流風兮,心紛錯而不受;遵野莽以呼風兮,步從容于山廋。
5.
通“搜”。參見“廋索”、“廋疏”。搜索。
1.出自《漢書·趙廣漢傳》直突入其門,廋索私屠沽。
6.
藏匿,隱藏。
1.出自《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2.出自《夢溪筆談·人事一》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
3.出自《右臺仙館筆記·無錫楊氏女》婢媼輩見失此物,曰:“誰所廋耶?”將議大索。
1.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質層。亦泛指指爪。
2.鳳仙花的別名。
1.鳳仙花的別名。
1.指甲。
1.熱帶灌木。常用以染指甲。
美容化妝品。用以修飾和增加指甲美觀,并有保護指甲的作用。易于涂敷,干燥成膜快,光亮度好,耐磨擦。主要成分有成膜材料、樹脂、增塑劑、溶劑、偶合劑、稀釋劑及色素等。
1.手指的尖端部分。
1.指陳事實而進諫。
指點教導指教一二|多多指教。
1.手指;手指的關節(jié)。
1.指摘攻訐。
1.猶注解。
2.指點解說。
1.猶指路。
1.謂屈指數(shù)盡。
1.指著太陽。
2.猶指日。謂為期不遠。
1.旁證博引。
1.即扳指。射箭時套于拇指用以鉤弦之具。
1.要訣。
1.猶指摘。
2.指名挑選。
1.依靠。
1.指定期限。
1.謂故弄玄虛。
1.就某人某事向司法部門提出控告。
1.哄騙。
1.歸類,依據(jù)類型。
1.謂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1.指望;期望。
1.指點列舉。
指定計算機的操作和操作數(shù)或操作數(shù)地址的一組字符代碼。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可被中央處理機理解和執(zhí)行。操作碼規(guī)定計算機操作的性質,地址碼指出操作數(shù)所在地址和操作結果要送往的地址。參見指令系統(tǒng)”。
一臺計算機所能執(zhí)行的各種不同類型指令的總和。即一臺計算機所能執(zhí)行的全部操作。不同計算機的指令系統(tǒng)包含的指令種類和數(shù)目也不同。一般均包含算術運算型、邏輯運算型、數(shù)據(jù)傳送型、判定和控制型、輸入和輸出型等指令。
國家下達的帶有強制性質的,執(zhí)行單位必須保證完成的計劃。實行計劃管理的一種形式。旨在保證國家重點建設任務的完成和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用較廣。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指令性計劃的作用和范圍逐步縮小。
1.見"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史┘恰で厥薊時炯汀吩厙爻趙高欲為亂,想試探群臣是不是跟隨他,就稱鹿為馬,二世笑道丞相誤也,謂鹿為馬。”趙高問群臣,群臣或言馬,或言鹿◇趙高便陷害了言鹿的臣子◇用以比喻有意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1.見"指鹿為馬"。
1.猶望塵。
2.指引道路。
1.猶要旨。
1.議論。
1.戰(zhàn)國時名家公孫龍?zhí)岢?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等命題,討論名與實之間的關系。《莊子.齊物論》則謂"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謂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體,應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長短﹑多少◇遂以"指馬"為爭辯是非﹑差別的代稱。
2.見"指鹿為馬"。
1.猶解惑。謂指點使不迷惑。
1.猶知名;著名。謂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2.猶知名;著名。謂詩文﹑技藝等受人注意。
3.指出姓名。
4.指出罪名。
1.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對人公開批評或攻擊。
1.扯淡,說謊。
1.知會,通知。
1.見"支機石"。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天上織女。
1.傳說為天上織女用以支撐織布機的石頭。《太平御覽》卷八引南朝宋劉義慶《集林》"昔有一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嚴君平,云'此支機石也。'"一說,其人為漢代張騫,謂騫奉命尋找河源,乘槎經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見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織女取支機石與騫。見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
1.收支會計之事;財用。
2.籌劃。
1.支給接濟。
1.猶抵擋。
2.支撐,支起。
3.支撐物體的架子。
1.支援邊疆。
1.四肢。
2.指四肢關節(jié)。
3.從屬次要之事。
4.細碎,繁瑣。
5.謂意外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