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事物發展轉向微弱。
2.
動詞
〈書〉衰敗。
1.
衰微;衰亡。
1.出自《易·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
2.出自《左傳·襄公十三年》周之興也,其詩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毖孕躺埔?。及其衰也,其詩曰:“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毖圆蛔屢?。
3.出自《文館策》三館之設,盛於開元之世,而衰於唐室之壞。
4.出自《夜譚隨錄·崔秀才》方其盛也,面朋口友,不招自來;及其衰也,馮歡、灌夫,麾之不去。
5.出自《非洲夜會·略談西非黑人口頭文學》他們不但記住了民族的歷史、酋長或國王的盛衰史,而且記住了城鎮的歷史、各家族的族譜世系。
2.
衰老。
1.出自《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2.出自《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
3.出自《后漢紀·和帝紀下》弟邠曰:“平生不與諸男語,今豈年衰邪?”
3.
謂人老時鬢發疏落變白。參見“衰白”。
1.出自《回鄉偶書》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出自《望巫山》詩邊海故園荒后賣,入關玄發夜來衰。
4.
衰弱。
1.出自《石壕吏》詩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2.出自《木蘭從軍》父母力衰年紀邁,全靠兒女有安排。
5.
衰退;減退。
1.出自《管子·形勢》邪氣入內,正色乃衰。
2.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出自《論衡·死偽》偶晉侯之疾適當自衰,子產遭言黃熊之占,則信黃熊鯀之神矣。
4.出自《書信集·致王冶秋》氣焰究竟要衰一點。
6.
枯萎,凋謝。
1.出自《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2.出自《呂氏春秋·圜道》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
3.出自《玉蝴蝶》詞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7.
懈怠。
1.出自《楚辭·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2.出自《韓非子·解老》眾人之為禮也,以尊他人也,故時觀時衰。
3.出自《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我們的國家一要勤,二要儉,不要懶,不要豪華。懶則衰,就不好。
8.
見“衰衰”。瘦瘠貌。
1.出自《太玄·眾》次八,兵衰衰,見其病,不見輿尸。
9.
方言。敗壞;不善。參見“衰仔”、“衰女”。
1.出自《南下列車》看你們這樣的“衰”!
2.出自《羊城晚報》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鄙鐣蠹彝ダ镆矐撟⒁飧愫靡粋€“和”字。
1.紅色紗羅。
1.紅色薄膜。多指果的內皮。
1.紅色口袋。
2.喻草木之紅色花果。
1.見"絳帕頭"。
1.紅色包發頭巾。帕頭為古代男子裹頭巾幘。
1.赤色霞光。
1.見"絳虬"。
1.宮殿寺觀前的朱色門闕。亦借指朝廷﹑寺廟﹑仙宮等。
1.紅裙。
2.借指婦女。
1.見"絳縣老人"。
1.紅紗。紗,絹之輕細者。
2.猶絳帳。對師門﹑講席之敬稱。
1.猶絳帳。
1.深紅色紗袍。古代常用為朝服。
1.《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泰始九年,帝(晉武帝)多簡良家子女以充內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系臂。"后代亦有用作定親標記者。
1.見"絳縣老人"。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2.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
3.珊瑚的別名。
1.春秋晉平公在國都絳所建之高臺。一說晉靈公所造。
2.指燈臺。
1.把天空染為紅色。
1.紅色帷幕。
2.猶絳帳。對師門﹑講席之敬稱。
1.隋代美女名。吳姓,煬帝宮妃。煬帝每倚簾視絳仙,移時不去,顧內謁者云"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饑矣。"見唐顏師古《隋遺錄上》。
1.《左傳.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稱高壽之人為"絳縣老人"。
1.紅色綃絹。綃為生絲織成的薄紗﹑細絹。
1.紅色包發頭巾。
1.指天空極高處。天之色本為蒼青,稱之為"丹霄"﹑"絳霄"者,因古人觀天象以北極為基準,仰首所見者皆在北極之南,故借南方之色以為喻。見明王逵《蠡海錄.天文類》。
1.古樓臺名。指春秋晉平公(一說為晉靈公)建于國都絳之高臺。
2.古樓臺名。宋徽宗在汴梁所造"艮岳"中之樓。
1.煉丹家丹藥名。
2.比喻紅色花朵。
1.紅色的煙霞。
1.深紅色衣服。古代軍服常用絳色。
1.深紅色衣服﹑大帽子。古代武官之服。
1.荔枝的別名。
1.見"絳引旛"。
1.見"絳引旛"。
1.亦作"絳引幡"。
2.旗幟名。古代帝王儀仗中之赤色引旛。旛為長幅下垂之旗。
1.紅花。
1.紅色的云。傳說天帝所居常有紅云擁之。
2.樓名。清初錢謙益藏書之所,后毀于火。
1.紅色頭巾『代宿衛之士著絳幘,傳雞唱。見《漢官儀》◇泛指傳更報曉者之服色。
1.紅色繒帛。
1.《后漢書.馬融傳》"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絳帳"為師門﹑講席之敬稱。
暗紫中略帶紅的顏色。也作醬紫。
1.紅色蜻蜓的別名。
2.穿紅色戎裝的導從騎士。
1.捕捉鳥獸的羅網。
2.張捕江河中天然魚苗的一種工具。網由棉﹑麻布制成的半漏斗形網身和集魚的網箱兩部分組成;支撐網身的竹或木架叫"弶"。有網口不能隨水位漲落的硬弶和能隨水位漲落的軟弶兩種。
1.地錦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地錦》。
1.《漢書.揚雄傳下》"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醬瓿"原指盛醬的器物,后用為"覆醬瓿"之省,喻著作的價值不為人所認識,只能用來蓋醬瓿而已。
用醬或醬油腌制的菜蔬。
1.赭紅色。
1.盛醬的食器。
2.指用醬或醬油腌鹵的豆子。
醬園。
1.盛醬的小口瓦罐。
1.用醬腌制的瓜。
2.譏笑。
1.制醬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