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錢物或其他代價換回人身或抵押品。
1.出自《詩·秦風(fēng)·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2.出自《奏彈劉整》寅以私錢七千贖當(dāng)伯,仍使上廣州去。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因虎坊橋舊宅未贖,權(quán)住錢香樹先生空宅中。
4.出自《孟祥英翻身》牛明師自己造紙賺了許多錢,不上二年把押出去的地又都贖回來了。
2.
買。
1.出自《劉弘嫁婢》你道要女兒著錢贖個婢,要廝兒著鈔買一個軀。
2.出自《殺狗記·孫華拒諫》他要贖毒藥害我身軀,把我家私占取。
3.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到山藥鋪里贖些砒霜。
3.
謂抵銷或彌補過失。
1.出自《管子·中匡》於是死罪不殺,刑罪不罰,使以甲兵贖。
2.出自《責(zé)躬詩》愿蒙矢石,建旗東岳,庶立毫厘,微功自贖。
3.出自《夷堅丁志·陳元輿》而此兵年余七十,法不應(yīng)杖。吾既聽贖,而達官折簡來相誚,不獲已,復(fù)呼入。
4.出自《四世同堂》李四媽為贖自己摔了杯子的罪過,又沏來一杯糖水。
4.
通“續(xù)”。
5.
接合。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妾痛死者不可復(fù)生而刑者不可復(fù)續(xù)”裴骃集解引晉徐廣曰:“﹝續(xù)﹞一作‘贖’。”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昔原大夫贖桑下絕氣,傳稱其仁。
6.
謂蟲獸之類在胎中死亡,養(yǎng)育不成。
1.比喻才力非凡。
1.鯨須。
1.即鯨。雄曰鯨,雌曰鯢。
2.比喻兇惡的敵人。
3.借指海盜。
4.比喻無辜被殺之人。
1.鯨魚和鵬鳥。泛指特大的動物。
2.比喻強大而兇惡的敵人。
1.大海。
1.像鯨魚舉頭那樣聳起。形容形勢奇?zhèn)ァ?/p>
1.鯨魚張口。比喻海濤洶涌。
魚,體長可達20米,是現(xiàn)代最大的一種魚。灰褐色或青褐色,有許多黃色斑紋。口寬大,牙小。性溫順,吃浮游生物和小魚。皮可以制革,肝熬的油供工業(yè)上用。
1.驚濤,巨浪。
1.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納米比亞最大海港。天然良港。主要輸出有色金屬精選礦。重要漁港和魚類加工中心。有國際航空站。
1.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后因以"鯨吸"喻狂飲。
1.大海。
1.須鯨口腔中的角質(zhì)板,多呈三角形,有細縫,形狀像胡須,能從吸入口腔的海水中濾取食物。可用以制工藝品及醫(yī)療器械。
1.洪亮的樂聲或鐘聲。
1.比喻豪飲。
1.鯨的俗稱。
2.指形狀如鯨魚的撞鐘杵。
1.赤道帶星座之一。在波江和寶瓶兩座之間,白羊和雙魚兩座之南。鯨魚頭部在天赤道之北,幾顆星構(gòu)成邊長不等的五邊形。
1.見"鯨鐘"。
1.大舟。
1.傳說中指鯨目所化成的明月珠。
1.水鳥名。產(chǎn)于我國南方。
1.水鳥名。即青莊,鵜鶘的一種。
1.小鼠。
1.竭盡敬愛之心。
1.廁所。
1.鉆井采油的工作場地。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為單位來攤派軍賦(包括車馬﹑兵甲﹑人員)的制度。《左傳.成公元年》"作丘甲"孔穎達疏引《司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謂之乘馬。"
1.即井欄。語本《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后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1.見"井底蛙"。
1.猶井蛙。
1.見"井底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小的人。
1.見"井底引銀瓶"。
1.即井田。
1.古代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因用以泛指村落。
1.指以金銀珠玉貝等鑲嵌的井上圍欄。唐聚斂之臣王鉷奢侈無度,第宅不計其數(shù),且"以寶鈿為井干,引泉激溜,號'自雨亭'。"事見《新唐書.王鉷傳》。
1.古代行井田而納貢賦,因用以稱田賦。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以任地事,而令其貢賦"。
1.生活在井中的鮒魚。喻見識淺陋。語本《易.井》"井谷射鮒。"
2.喻身處困境。
1.亦作"井干"。
2.井上圍欄。
3.指構(gòu)木所成的高架。
4.見"井干樓"。
5.泛指樓臺。
1.樓臺名。在建章宮北,漢武帝時建。亦名"井干臺"。
在江西省西部,鄰接湖南省,跨井岡山市和寧岡、永新、遂川、酃縣等地。拔1000米左右。外環(huán)高山,中多盆地。風(fēng)景秀麗,有小井龍?zhí)丁⒋钠耗仙健⒗杵猴w龍洞、五指峰和黃洋界等五大哨口。以茨坪為中心,有大、小、上、下、中五井。1927年毛澤東在此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1927年10月,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起義農(nóng)軍在寧岡礱市同毛澤東領(lǐng)導(dǎo)的部隊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和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主力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井岡山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多次會剿”。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后,留下的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在井岡山堅持斗爭。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起義農(nóng)軍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率領(lǐng)的部隊會師。兩軍會師后合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紅四軍軍委書記,陳毅任政治部主任。
1.傳說中的古代隱士。
1.井中;井底。
2.比喻低下之處。
1.即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稱。
1.比喻淺陋﹑片面的見識。
用井水灌溉農(nóng)田。
1.即槨。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