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林溪澗。
1.減罪。眚,通"省"。
1.災害。
1.疾病妖孽。
1.亦作"眚烖"。
2.因過失而造成災害。
1.見"眚災"。
1.圣人經典的精深含義。
1.亦稱"圣錢"。
2.太平天國稱其貨幣為"圣寶"或"圣錢"。
巴西最大城市和工業中心。大圣保羅人口1010萬(1985年)。工業生產占全國一半,主要有汽車、橡膠、機械等。第三產業發達。全國重要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外港是世界最大咖啡輸出港。兩年一次的國際藝術展覽會和布丁塔毒蛇研究所聞名于世。
英國國教(新教)的中心教堂。位于倫敦市。1710年建成。平面呈十字形。中央為一圓形穹隆,直徑342米,頂高約111米,內部空間宏大開闊,正面有一對塔樓。是英國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
1.猶圣珓。
曾稱列寧格勒”。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人口4867萬(1985年)。市內多河道和運河,有三百多座橋梁相連。輕重工業發達,海輪、儀器、動力機械制造居全俄首位。鐵路樞紐,著名的大海港和重要的國際航空港。有俄羅斯博物館、斯莫爾尼宮、冬宮等名勝古跡。
1.太平天國稱自己的戰士為"圣兵"﹐與妖兵相對。妖兵﹐指清軍。清人偶爾也以"圣兵"稱太平天國兵士。
1.猶仙丹。指稱神藥。
1.猶圣斷。皇上的裁斷。
也稱神交圣禮”。基督教新教宗教儀式。據《新約全書》福音書”載,耶穌受難前夕與門徒晚餐時,手持面餅和葡萄酒祝禱后分給門徒們吃,并稱這是我的身體和血,是為眾人免罪而舍棄和流出的”。據此,該教規定舉行圣餐”時,信徒分食少量的餅和酒,作為紀念耶穌救贖的儀式。
1.對皇帝謀略或策書的尊稱。
1.指《讒鼎》之銘。讒﹐魯鼎名﹐傳為夏禹所鑄。
1.封建時代尊稱本朝。亦作為皇帝的代稱。
1.指德行智能超群出眾之臣。
1.猶圣時。
1.對皇帝的尊稱。宸﹐帝王所居之處。引申為帝王的代稱。
1.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作用的城市。
2.宗教徒稱與教主或教中重要人物生平事跡有重大關系的城市。
1.圣明慈祥。舊時對皇帝或皇太后的諛稱。
1.舊稱帝王明察之辭。
1.舊時對于當代的諛稱。
1.指天子的誕辰。
西歐、北美等地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節日期間,各教會進行隆重的圣誕禮拜或圣誕彌撒儀式。教徒們在家里裝飾圣誕樹,有的扮演圣誕老人”,給孩子送禮物;夜里舉行食物豐盛的圣誕會餐。
西方童話故事人物。據稱是一個白須紅袍的老人,每年圣誕夜駕鹿橇自北方來,從煙囪進入每家每戶,把禮物放進掛在孩子們床頭的襪筒里。被人們視為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圣者。西方國家在圣誕節有扮演圣誕老人分送禮品的風俗。
1.圣人之道。也特指孔子之道。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圣諦"與"八正道"的合稱。
1.謂迅速靈敏地知道。多用于詩詞。
1.見"圣德"。
1.亦作"圣惪"。
2.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稱圣人者。也用以稱帝德。
1.上谷間因光線通過云霧經衍射作用而產生的光環。古人以為神異﹐謂之圣燈。
1.神圣的境界。
2.指祖國的土地或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及紀念意義的地方。
3.宗教徒稱與教主生平事跡有重大關系的地方﹐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耶路撒冷﹐伊斯蘭教的麥加﹑麥地那等。亦稱與某種宗教有關﹐被其信徒視為神圣的地方。
1.猶圣主﹐圣君。
1.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泛稱歷代英明的帝王。
1.梵文的意譯﹐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義之一。
1.圣人的經典法則。
2.泛指各種宗教的經典。
1.謂帝王的氣度。
1.帝王的決斷。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都和港口。人口4萬多(1991年)。可可、咖啡、椰干等農產品加工點和出口港。有國際航空站。
1.帝王的恩寵。
2.用于神佛之類。
1.圣人的法則。
2.指皇帝所制定的法令。即封建時代的國法。
3.佛教對佛法之稱。
1.圣人和帝王的儀范或畫像。
哥倫比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連郊區約668萬(1994年)。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和陸、空交通樞紐。有紡織、化工、水泥等工業,以銀質工藝品、綠寶石加工著名。多古建筑和藝術遺跡,有黃金和綠寶石博物館等。為美洲文化名城。
1.對太上皇的尊稱。
2."上帝圣父"(godthefather)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一位。
1.謂至圣之功。
2.謂帝王的功業。
3.神靈的功力。
1.猶圣體。臣下稱皇帝的身體。亦代指皇帝。
1.傳說中稱得道成仙的女子。
1.傳說中有神異事跡的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