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姓。
2.
名詞
沈陽(Shěnyáng),地名,在遼寧。
3.
名詞
〈書〉汁液。
1.
通“瀋”。汁液。
1.出自《禮記·檀弓下》為榆沈,故設撥。
2.
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名。姬姓。一說姒姓。始封之君為周文王之子季載。在今河南平輿北。公元前506年為蔡所滅。
1.出自《春秋·文公三年》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wèi)人、鄭人伐沈。沈潰。
3.
古代楚國縣名。
1.出自《墨子·經(jīng)下》荊之大,其沈淺也。
4.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沈氏,姒姓,子爵。
5.
“瀋”的簡化字。亦為沈陽市的簡稱。
1.和舒貌。
2.反復不休。
3.整飭貌。
1.反復審議。
1.執(zhí)法。
1.舊時十二辰制記時法。指下午三時至五時。
1.申明表示。
1.說明解釋。
1.謂加強戒備,設置守衛(wèi)。
1.見"申紓"。
1.亦作"申抒"。亦作"申杼"。
2.抒發(fā)。
1.香草名。
1.舒展。謂膨脹。
1.反復熟思。
1.約束。
1.詳細說明;訴說。
1.商業(yè)用語。舊時兩種價格不同的貨幣互相交換時,由一方加價給他方作為補貼稱"申水"。
1.上報。
1.向上級或上屬機關申述情由。
2.訴說。
3.法律名詞。訴訟當事人或其他有關公民對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亦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政黨﹑社團成員對所受處分不服時,向原機關(組織)或上級機關(組織)提出自己的意見。
1.聲討,公開譴責。
1.謂延緩執(zhí)行。
1.即司徒。官名。申,通"司"。
2.復姓。申,通"司"。殷商時有申徒狄。見《莊子.大宗師》。
1.復姓『有申屠建。見《漢書.游俠傳》。
1.申雪冤屈。
1.施展神威。
1.表示慰問。
1.謂以文狀呈達上官。
1.謂會面暢敘。
1.申說辨析。
1.厚賜。
1.復姓。春秋齊有申鮮虞。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1.繩之以法;依法處理。
2.申述法令。
3.猶呈報。
1.向上級官府詳細呈報。
1.傾泄;抒發(fā)。
1.表示謝意。
1.推行。
1.應允。
1.見"申敘"。
1.申辯表白。
1.延長。
1.謂申令嚴格遵守或執(zhí)行某種法令﹑措施。
1.猶闡發(fā)。
1.闡明意義。
1.春季中最為當令的時候。
1.縱容。
2.對別人侍從仆役的尊稱。
1.興盛;繁盛;博大。
2.規(guī)模大;隆重。
1.猶盛世。
1.猶佳日。
1.極力稱說。
1.指四時之盛氣。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稱有高尚品德的人。
規(guī)模大而隆重的典禮開國盛典。
1.隆冬,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