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飯食。
1.
飯食。
1.出自《左傳·閔公二年》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
2.出自《論衡·超奇》膳無苦酸之肴,口所不甘味,手不舉以啖人。
3.出自《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4.出自《任氏傳》列燭置膳,舉酒數(shù)觴。
5.出自《紅樓夢》雨村道:“謝罪的本上了去沒有?”賈政道:“已上去了,等膳后下來,看旨意罷?!?/p>
2.
進食。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膳稻于粱西。
2.出自《呂氏春秋·上德》太子祠而膳于公。
3.
猶食;吃。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
4.
烹調。
1.出自《周禮·天官·庖人》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膻。
2.出自《白蓮花亭侍宴應制》詩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1.猶化緣。
1.狼狽逃竄貌。
1.猶豕亥。
1.比喻支離破碎。
1.謂豬匍伏道途泥淖中。《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涂。"王弼注"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睽之甚也。豕失負涂,穢莫過焉。"后用"豕負涂"比喻污穢。
1.豬的腹部。比喻詩文中間部分的龐雜冗長。
1.豬油。
1.語本《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后以"豕亥"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1.《呂氏春秋.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樸子.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后以"豕亥魚魯"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1.豪豬有刺如箭。比喻傷人的暗箭,如流言蜚語。
1.豬叫聲。
1.同"豕亥魚魯"。
1.豬嘴長而突。相術認為人的口形像豬嘴是貪欲之相。
2.古代傳說中海外三十六國之一。
1.古代迷信,以為豬的怪異會給人帶來災禍,故名。
1.比喻不能以禮待人。
1.指干豬肉。
1.廁所。
2.豬圈。
1.指豬鬃。
1.藥草名。即豬苓??芍慰省?/p>
1.豢養(yǎng)豬的房舍,有棚和欄。
1.寄生在豬身上的虱子。
1.謂豬吃食。比喻貪求。
1.吃豬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極其貧困。
1.豬眼朦朧,黑白不明;下邪偷視。舊謂此為心術不正,貪而多欲的不仁之相。
1.豬頭。
2.天名精的別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根﹑葉﹑果實均可入藥。
1.謂像野豬一樣奔突竄擾。
1.如野豬沖撞,似惡狼奔竄。比喻人之橫沖直撞。
1.像殺豬般地隨意殘殺。
1.指豕韋氏。
2.星宿名。室宿的別名。
1.古部落名。彭姓。為商湯所滅。故地在今河南省滑縣。
1.猶豕亥。
1.豕貪食,因以比喻貪婪之心。
1.比喻待人如畜禽獸,養(yǎng)而不敬重。
1.見"豕亥魚魯"。
1.猶豚解。
1.指烤炙的豬肉。
1.即豬。
1.指切成大塊的豬肉。
1.摔較時以腿暗鉤對方,使之跌倒。
2.比喻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別人的行為。
1.弄棒習武。
1.使女,婢女。
1.猶使相。
1.謂用心計。
1.見"使不的"。
1.亦作"使不得"。
2.猶言無須;不可以。常用為勸阻之詞。
3.謂不能使用。
1.用不著。
1.運用與施展才華。
1.上司。屬員對主管官的稱呼。
2.金元時奴仆對主人的稱呼。也稱作"侍長"。
1.狩獵時驅趕禽獸以就田獵范圍之車。因職在使役,故稱。
1.宋代府屬專管緝捕的官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