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
1.
亦作“叉”。
2.
釵子。
1.出自《美人賦》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
2.出自《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
3.出自《失釵怨》詩貧女銅釵惜於玉,失卻來尋一日哭。
4.出自《水木明瑟軒即事》詩巖屋小於匣,池魚輕似釵。
3.
指婦女。參見“金釵十二行”。
1.出自《酬思黯戲贈》詩鐘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
2.出自《紅樓夢》寶玉一心只揀自己家鄉的封條看,只見那邊櫥上封條大書“金陵十二釵正冊”,寶玉因問:“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爾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
3.出自《驛鼓》詩釵滿高樓燈滿城,風花未免態縱橫。
國家(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印有郵資圖案的明信片。有普通郵資明信片、紀念郵資明信片、特種郵資明信片、賀年郵資明信片、風光郵資明信片等種類。
國家(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作為交寄郵件的納費標志。包括郵票,印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上的郵票圖案,郵資機打印的郵資符志三大類。
1.方言。郵票。
國家(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印有郵票圖案的信封。有普通郵資信封、紀念郵資信封、航空郵資信封、美術郵資信封等種類。
1.驛卒。
1.古時貴婦人用的裝有青綠色油幕的車子。
1.見"油壁車"。
1.古人乘坐的一種車子。因車壁用油涂飾,故名。
1.稱婦女所乘油壁車。
1.即油壁車。
1.一種油煎面食。
2.油料作物的種子榨油后成餅形的渣滓,可以用做飼料和肥料。也叫油枯。
1.在地殼中已經形成的石油,常懲水一起沿著裂縫和孔洞流動,如在它們通過的道路上遇到各式各樣不透水的﹑底朝上口朝下的"口袋"(構造)時,就會慢慢地聚集起來。這樣聚集石油的部分叫做"油捕"。
1.涂上桐油的布,用以防水防濕。
1.含有油質的顏料。
2.指油畫。
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四枚黃色花瓣組成十字形小花。角果細長。中國南方主要油料作物。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
1.儲存在油捕中的石油叫"油藏"。
1.草名。
1.用油茶面沖成的糊狀食品。參見"油茶面"。
2.茶樹的一種。屬山茶科。又叫茶子樹。是我國主要木本油料樹種之一。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業用。馀渣可充作飼料﹑肥料,并可殺稻田害蟲。
1.比喻圓滑。
1.指盛有沸油的鍋。比喻險境。
2.沾有油脂的鍋。指燒菜的鍋。
1.即蚜蟲。
1.見"油輟車"。
1.古代經過油飾供貴族婦女乘坐的四周有障蔽的車。
1.一種油煎的糯米食品。
1.一種竹骨黑油紙面的折扇。
1.方言。指豬肉。
1.涂油的布。可用以防濕。
1.用植物油做燃料的燈。
1.即油燈。因其多用盞狀器皿盛油燃點,故名。
1.古代皇家用油布帳幕臨時張設的殿堂。
1.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
1.謂糾纏著格斗。
1.一種豆制食品。豆腐經油炸而成。
1.一種舀油的器具。
1.榨植物油的作坊。
1.即油坊。
1.泛指化妝用品。
2.借指妓戶。
1.中醫學病癥名。即斑禿,俗稱鬼剃頭。患者頭發突然呈局部斑塊脫落。經過一定時期,能自然痊愈。
1.指油漆彩繪的車蓋。
2.即油傘。
1.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1.見"油干燈草盡"。
1.形容罄盡。
1.簡稱"油欖"。亦稱"齊墩果"。亦稱"洋橄欖"。亦稱"阿列布"。
2.常綠喬木。原產地中海一帶,果實可榨油也可生食。為優良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
1.用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
1.謂沾有含油的污垢。
1.專門運輸石油的車輛,車身通常為圓形或扁圓形大鐵罐。
見液罐汽車”(582頁)。
1.油膩光亮;光亮滑潤。
1.形容非常光亮。
1.形容光滑潤澤。
2.形容人的圓滑﹑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