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陜縣。
1.出自《公羊傳·隱公五年》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
2.出自《奉和圣制途次陜州》周召嘗分陜,《詩》《書》空腹傳。
3.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獻楊常侍》詩珥貂藩維重,政化類分陜。
2.
通“閃”。不定貌。參見“陝輸”。
1.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若夫動靜輕脫,視聽陜輸,入則亂發壞形,出則窈窕作態,此謂不能專心正色矣。
2.出自《誥封中大夫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孫君墓志銘》君眉宇軒翥,籠蓋人上,奮髯樹頰,里中少年莫敢陜輸視君者。
3.
陜西省的簡稱。如:陜甘寧邊區。
4.
姓。明代有陜通。見《萬姓統譜》。
1.出自《萬姓統譜?琰韻》陜,明陜通,五臺人。正統五年,任監利縣主簿。
1.邪淫的習俗。
1.舊指作祟害人的鬼怪。
1.見"邪揄"。
1.猶邪道。
1.怪胎。
1.猶邪惡。
1.斜視。
1.邪惡的人。
1.不正當的途徑。
1.見"邪見網"。
1.邪曲;不合正道。
2.指奸邪的人。
1.乖謬;不合常理。
1.邪惡怪僻。
1.邪惡詐偽。
1.指不正的味道。
2.形容不正派的樣子。
1.邪惡污濁。污,同"污"。
1.指違背禮法的邪穢之物。
2.舊指能造成災禍的妖邪之物。
1.亦作"邪溪"。
2.若耶溪。
1.不正規的坐席。
1.口水。
1.邪惡兇險。
1.不正當的念頭。
1.邪僻的行為。
2.斜向行進。
3.方言。異乎尋常。
1.奸邪而受寵的人。
1.邪惡的心性。
擬聲詞。眾多人齊用力時的呼喊聲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
1.不正當的學說。
1.謬論。
1.奸邪之議。
1.邪僻恣縱。
1.瘟疫,傳染病。
1.不正當的意念。
1.不正而有害的音樂;鄭衛之音。
1.亦作"邪淫"。
2.邪惡縱逸。
3.奸淫;下流的行為。
4.中醫指致病的因素,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
1.用欺詐手段牟取財利。
1.不正當的游樂。
1.邪惡而諂諛。
1.見"邪許"。
1.淫邪的欲望。
1.斜向行進。
1.中醫指使人耗傷津液的邪氣或藥性。
1.佛教語。邪惡的業障。
1.見"邪見幢"。
1.猶邪路。
1.邪惡與正直。
2.星體偏離正常運行軌道為邪,不偏為正。
1.指背離王道的政令﹑政策。
1.不正當的意向。
1.邪佞的心志。
1.背離正道的君主。
1.詐偽邪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