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包含;容納;盛得下。
2.
動詞
寬容;原諒。
3.
動詞
讓,允許。
4.
副詞
〈書〉也許;或許(表揣測或推斷)。
5.
名詞
(Róng)姓。
6.
名詞
神情和氣色。
7.
名詞
相貌,儀表。
8.
名詞
事物的外觀;景象。
9.
動詞
〈書〉修飾容貌。
1.
“頌”的今字。
2.
寬容;包容。
1.出自《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2.出自《后漢書·馬武傳》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3.出自《齊東野語·楊府水渠》若以平盜之功言之,雖盡以西湖賜之,曾不為過。況此役已成,惟卿容之。
3.
適宜;可以;允許。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
2.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因勢合變,遇時之容。
3.出自《后漢書·李固傳》又詔書所以禁侍中尚書中臣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威權,容請托故也。
4.出自《世說新語·方正》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
5.出自《梨花》詩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
6.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元禮道:“昏夜叩門,實是學生得罪。爭奈急難之中,只得求媽媽方便,容學生暫息半宵。”
7.出自《寄小讀者》在這開宗明義的第一信里,請你們容我在你們面前介紹我自己。我是你們天真隊里的一個落伍者。
4.
需要。
1.出自《韓非子·難一》聞開方事君十五年,齊衛之間不容數日行,棄其母久宦不歸,其母不愛,安能愛君?
2.出自《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坐嘆之。
5.
表或然之詞。或許;大概;也許。
1.出自《后漢書·李固傳》自數年以來,災怪屢見,比無雨潤,而沈陰郁泱。宮省之內,容有陰謀。
2.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於盧敏、盧珽。”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
3.出自《論語辨惑一》時王之制,或損或益,圣人容有不知,故不得不問。
4.出自《吹網錄·綠珠傳附田六出事》其名“六出”,意在取喻雪花,不知宋序何以改作“六尺”。蓋此傳向無刻本,傳鈔容有異同。
6.
表示反問。難道;豈。
1.出自《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帝曰:“如卿意,更當以虜遺子孫邪?”毗對曰:“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唯知時也。茍時未可,容得已乎?”
2.出自《新唐書·竇參傳》陳少游死,子請襲封,參大署省門曰:“少游位將相,以難危易節,上含垢不忍發,其息容得傳襲邪?”
7.
儀容;相貌。
1.出自《詩·周頌·振鷺》振鷺于飛,于彼西簌。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2.出自《楚辭·招魂》二八齊容,起鄭舞兮。
3.出自《與楊德祖書》蓋有南威之容,乃可論其淑媛。
4.出自《草廬先生墓志銘》或肖其像,恍乎草廬之容也;或玩其書,泠乎先生之音也。
8.
臉上的神情和氣色。
1.出自《孟子·萬章上》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
2.出自《世說新語·雅量》庾太尉與蘇峻戰,敗,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亂兵相剝掠射,誤中柂工,應弦而倒,舉船上咸失色分散,亮不動容。
3.出自《云笈七簽》端坐,兩手相叉,抱膝閉氣,鼓腹二七或三七,氣滿即吐,候氣皆通暢。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淮帥辛稼軒居鉛山時,同父曾去訪他。將近居傍,過一小橋,騎的馬不肯走。同父將馬三躍,馬三次退卻。同父大怒,拔所佩之劍,一劍揮去馬首,馬倒地上。同父面不改容,徐步而去。
9.
事物的形狀或氣象。
1.出自《文子·自然》天道嘿嘿,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常與人化,智不能得。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見埵堁,遠之故也。
3.出自《秋聲賦》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4.出自如:軍容;市容。
10.
容飾;打扮。
1.出自《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11.
裝飾;雕飾。
1.出自《莊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2.出自《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3.出自《上人書》所謂辭者,猶之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
12.
即容刀。參見“容刀”。
1.出自《詩·衛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13.
威儀;法度;規范。
1.出自《禮記·雜記下》戚容稱其服。
2.出自《呂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寬裕不訾而中心甚厲,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國士之容也。
3.出自《韓詩外傳》致愛恭謹謂之禮,文禮謂之容。禮容之義生,以治為法。
4.出自《茶陵軍減苗置寨記》營圃初成,弓矢初張,習教有晨,部分有容。上下感悅,斗訟稀省。
14.
障蔽物。古代行射禮,用皮革做小屏風,作為障蔽,謂之容。
1.出自《周禮·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
2.出自《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諸侯趨走乎堂下。
15.
媚悅;歡喜。參見“取容”。
1.出自《呂氏春秋·似順》夫順令以取容者,眾能之,而況鐸歟?
2.出自《鹽鐵論·論儒》虧義得尊,枉道取容,效死不為也。
16.
通“庸”。用;使用。
1.出自《老子》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17.
通“公”。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人之情不能無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織,萬民之所容見也。
18.
通“裕”。
1.出自《荀子·不茍》恭敬謹慎而容。
19.
姓。明有容師偃。見《明史·孝義傳二》。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容氏,帝王紀:黃帝臣曰容成,造歷。
20.
指容量。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
2.出自《論衡·骨相》人命稟于天,則有表候于體。察表候以知命,猶察斗斛以知容矣。
21.
引申為等待,待。
1.出自《宣和遺事》至軍門,軍吏止帝於小室,曰:“元帥尚未起,可俟於此。”容移時,有小黃頭奴至,曰:“元帥請國主。”
22.
引申為介紹,關說,引薦。參見“先容”。
1.出自《與鳳翔邢尚書書》及至此都,徘徊而不能去者,誠悅閣下之義,愿少立于階墀之際,望見君子之威儀也。居十日而不敢進者,誠以左右無先為容,懼閣下以眾人視之,則殺身不足以滅恥,徒悔恨于無窮。
23.
容納;容受。
1.出自《書·泰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2.出自《墨子·備城門》令陶者為薄缶,大容一斗以上至二斗。
3.出自《史記·呂太后本紀》凡有天下治為萬民命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
4.出自《贈侯喜》詩溫水微茫絕又流,深如車轍闊容辀。
5.出自《三俠五義》自慚形穢,竟自無地可容。
6.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看見不行,一過秤竟有一百二十幾斤;顯然那是一條能容四斗的口袋。
1.即酒嗉子。
〈方〉細而高的盛酒用的器皿,口向外張開,頸細,底大,沒有柄,多用錫或陶瓷制成。
1.即酒籌。
1.猶酒意。
2.飲酒的地方。
1.放酒器的承盤。
2.可供宴飲的亭臺。
1.造酒的工匠。
1.醉酒時的情態。
1.見"酒壇"。
1.即酒端子。
1.酒壇子。
1.設有酒座的亭子。
1.戲稱酒量大的人。
1.猶酒杯。
1.好酒糊涂,被欺而不自知的人。
1.亦作"酒眃"。
2.飲酒器具。椀,同"碗"。
舊時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也叫酒望子、酒簾。
1.釀酒的人。
1.見"酒甕"。
1.猶言酒囊飯袋。
1.酒壇。
1.謂有關榷酒酤酒的事務。
2.古代民間稱酒店為"酒務"。
1.酒店的招子。
1.酒食。
對特別喜歡飲酒的人的美稱以飲酒為樂,人稱酒仙。
1.唐代詩人李白酷喜飲酒,自號"酒仙翁"。
1.猶醉鄉。唐皮日休有《酒中十詠.酒鄉》詩。
1.酒醋上的一種小飛蟲。
1.飲酒和暢。
1.即醉蟹。用酒浸漬的螃蟹。
1.飲酒時的興致情趣。
飲酒的興致~正濃。
1.古星名。也稱酒旗星。
2.借指善飲酒的人。
3.舊時行酒令擲骰子游戲的術語。
1.見"酒盞"。
1.謂醉后醒過來。
1.猶酒量。
2.酒后的性情。
1.泛指美酒。
1.謂酒后胡言亂語。
1.酒席。
1.酒后的容顏。
1.亦作"酒燕"。
2.酒席。
1.酒后臉上泛出的紅艷之色。
1.見"酒宴"。
1.亦作"酒肴"。亦作"酒殽"。
2.酒與菜肴。
1.見"酒肴"。
〈方〉酒窩。
1.以鐫鏤金銀為飾的酒盞。
2.酒跡漬染之衣。
1.酒面上的浮沫。
1.指飲酒時安閑自在的情態。
1.謂因不得志而寄情于酒。亦指這樣的人。
1.猶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