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對;不錯。
2.
代詞
〈書〉指示代詞。如此;這樣;那樣。
3.
連詞
〈書〉然而。
4.
〔后綴〕加在副詞性或形容詞性成分后表示狀態。
5.
古同“燃”。
6.
名詞
(Rán)姓。
1.
“燃”的古字。燃燒。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出自《說文?火部》然,燒也。
3.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4.出自《示爽》詩冬夜豈不長?達旦燈燭然。
5.出自《照田蠶行》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6.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七·三僧》一日有僧造門,乞施三百緡造橋,不許。僧遂然一指,乞至再三,終不許;然三指,始許之,而僧死矣。
2.
明白。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
3.
正確;認為正確。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
2.出自《周書·王思政傳》帝深然之。
3.出自《清波雜志》時王禹玉在坐,深不然之。
4.出自《郭生詩序》生未嘗不以余言為然。
5.出自《南腔北調集·世故三昧》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話為然。
4.
猶宜。合適。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5.
應允;許諾。參見“然信”、“然諾”。
1.出自《漢書·張耳陳余傳贊》然耳(張耳)余(陳余)始居約時,相然信死,豈顧問哉?
2.出自《題衛將軍廟》詩既而以孝敬睦閨門,以然信居鄉里。
3.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嘆。
4.出自《史記·游俠列傳序》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
5.出自《題長安壁主人》詩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6.出自《原李耳載·靈魂雪恨》守道婁公惺伯,楚人也。喜交游,重然諾。
7.出自《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謂重然諾也。
6.
代詞。如此;這樣。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河東兇亦然。
2.出自《史記·晉世家》太子所以然者,不過以妾及奚齊之故。
3.出自《送惠師》詩離合自古然,辭別安足珍。
4.出自《甌北詩話·王荊公詩》荊公專好與人立異,其性然也。
5.出自《且介亭雜文·隔膜》大家向來的意見,總以為文字之禍,是起于笑罵了清朝。然而,其實是不盡然的。
7.
獸名。猓然的省稱。
1.出自《周禮·春官·巾車》駹車雚蔽,然幦髹飾。
2.出自《群經平議·周禮二》果然似不得但謂之然;且果然之獸不見於他經,于義亦無所取……今按然當讀作麑。然與麑聲近。
8.
副詞。猶乃。竟然。表轉折。
1.出自《莊子·天地》始也我以女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2.出自《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
9.
連詞。猶但是、然而。表轉折。
1.出自《孟子·萬章下》晉平公于亥唐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于此而已矣。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3.出自《文館》宋興……其于文儒之事稍集,然未能備也。
4.出自《濤山先生詩序》酒熟飲客,客醒,然先生已醉。
5.出自《水云集·致唯剛先生》或者是因文章中略有一點學生做文的氣息,而先生就隨手舉出來,那也罷了——然我不曾讀過書卻是事實。
10.
助詞。用于句末,與若、如等配合,表比擬。猶言“那樣”、“似的”。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見諸侯,宜若小然。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秦王聞若說,必若刺心然。
3.出自《孔君墓志銘》於利與祿,則畏避退處如怯夫然。
4.出自《五雜組·地部二》聞鼓山白云洞,石磴七百級,望之如登天然。
5.出自《野草·墓碣文》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但蒙蒙如煙然。
11.
姓。戰國時有然友,見《孟子·滕文公上》。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然氏,姬姓。鄭穆公子然之后也。然丹仕楚為右尹。
12.
喻花果等的顏色鮮艷耀眼。
1.出自《洛陽伽藍記·正始寺》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既共陽春等茂,復與白雪齊清。
2.出自《發營逢雨應詔》詩隴麥沾逾翠,山花濕更然。
3.出自《惠州風物之美》詩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倏倏荔子然。
4.出自《尚中索書真州東園》詩夏殘記初來,朱槿花始然。
13.
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語。
1.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諸將皆阿呂后意,曰:“然。”
2.出自《唐語林·夙慧》上曰:“然?!?/p>
3.出自《說岳全傳》岳飛道:“然也?!?/p>
14.
副詞。猶然后、才。表承接。
1.出自《素屏謠》貴豪待此方悅目,然肯寢臥乎其中。
2.出自《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楚將見漢將走過,然知是斫營漢將。
15.
連詞。猶雖然。
1.出自《感事吟》然非我事我心惻,珍重羲皇一卷書。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
3.出自《拜月亭》然是弟兄心,殷勤意,本酒量窄,推辭少吃。
16.
助詞。用于句末,猶焉、也。表肯定。
1.出自《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出自《穀梁傳·僖公元年》齊師、宋師、曹師,城邢,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17.
助詞。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狀態。
1.出自《詩·邶風·終風》惠然肯來。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3.出自《論衡·明雩》不祭,沛然自雨;不求,曠然自旸。
4.出自《人物志·八觀》茍贊其志,莫不欣然,是所謂抒其所欲則喜也。
5.出自《說唐》﹝麻叔謀﹞急急然如喪家之狗,忙忙然如漏網之魚。
1.誣蔑詆毀。
1.捏造事實以敗壞他人名譽。
1.猶誣服。
1.謂無辜而服罪。
在我國,指捏造事實,偽造證據,作虛假告發,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處分的行為。誣告陷害同錯告或檢舉失實有原則區別。
1.見"誣構"。
1.見"誣構"。
1.虛妄怪異。
1.虛妄詭譎。
1.謂諸侯每年派大夫聘問于天子。
1.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黃河上。東漢靈帝時于此設關﹐為河南八關之一。
1.古代貨幣名。每錢值一。
1.稱宋蘇過。
1.亦作"小婆子"。
2.小老婆。
1.小老婆。
1.見"小婆"。
1.妾﹐小老婆。
1.古代以二十五畝為小畦。
2.園田小垅。
1.謂病患小有起色。
因下墊面性質不同,或人類和生物的活動所造成的小范圍內的氣候。在一個地區的每一塊地方(如農田、溫室、倉庫、車間、庭院等)都要受到該地區氣候條件的影響,同時因下墊面性質不同、熱狀況各異,又有人的活動等,就會形成小范圍特有的氣候狀況,小氣候中的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條件,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人類的工作環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赏ㄟ^一定的技術措施加以改善。
1.稍稍休息。
1.見"小憩"。
1.小器皿。
2.器量小。謂才具不大﹐無大作為。語出《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何晏集解"言其器量小也。"
3.比喻小操守。
4.不大方﹐貪小;吝嗇。
1.制造并修理硬木家具﹑細巧木器的作坊。
1.亦作"小憇"。
2.短暫休息。
1.佛教謂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以鐵圍山為外郭﹐稱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參閱《大智度論》卷七。參見"大千世界"。
1.古人認為日出于昫谷﹐至昆吾而日光正中﹐至西南方鳥次之山﹐則日光偏西﹐稱"小遷"。
1.漢王莽時鑄的一種錢名。
2.分量不足或質量低劣的錢幣。
3.中間有方孔的銅錢。清代末年至民國初年,使用銅元,每枚值有孔之銅錢十文。俗呼銅元為銅板,呼銅錢為小錢。
4.猶小費。額外支付的少量的錢。
5.小額的錢。
1.猶小金庫。
1.小罪。
1.三國吳周瑜之妻。唐唐彥謙《漢代》詩"王氏憐諸謝﹐周郎定小喬。"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后用以泛指美人。
1.三國吳周瑜之妻。
2.小型橋梁。
1.猶小看﹐輕視。
1.小聰明;小技巧。
2.小而靈巧。
3.指精細巧妙。
1.小碎步。步子不大﹐但很快。
1.蜂之別名。
1.古稱年輕女奴。
2.古代婦人謙稱自己。
3.舊時謙稱己妾。
4.指妾。以與妻相對為小﹐故稱。
1.小偷小摸。
2.竊據。
1.對親愛者的昵稱。
1.稱唐秦暐。
1.天子﹑諸侯寢宮。
2.天子﹑諸侯的高祖以下的廟寢。
3.小睡。
1.年青的婢女。古婢女穿青色衣﹐故稱。
2."白蛇傳"故事中白娘娘的侍兒名。
3.瓜名。
1.指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
1.政局動亂后出現的初步安定。
1.舊時福建將樂﹑歸化一帶以農歷三月為小清明﹐八月為大清明。
1.因小故所引起的感情激動。
2.私情。
1.指秋收以后采收野生植物等生產活動。亦省作"小秋"。
1.小玉。
2.小的圓形物體。
3.指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項目。
1.角度較小的彎折。
2.指娼女居處。
1.稍受委屈。
2.稍稍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