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窟窿,特指眼耳口鼻等的孔。
2.
名詞
比喻事情的關鍵。
1.
洞;孔穴。
1.出自《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黃帝使泠綸……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
3.出自《玉堂閑話·上霄峰禹跡》夏禹治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系纜。
4.出自《故宋慶元府學教授魏府君墓志銘》潛跽而請曰,曾大父之歿七十又八年矣,下棺之石,有竅而無辭。
2.
指眼耳口鼻等器官的孔。參見“七竅”、“九竅”、“上竅”、“下竅”。
1.出自《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工部既食水銀得病,自說若有燒鐵杖自顛貫其下者,摧而為火,射竅節以出,狂痛號呼乞絕。
2.出自《紅樓夢》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竅。
3.
指骰子上的凹眼。
1.出自《演繁露·投五木瓊橩玫骰》唐世則鏤骨為竅,朱墨雜涂,數以為采。
4.
指管樂器上的按孔。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2.出自《與李空同論詩書》夫聲以竅生,色以質麗,虛其竅,不假聲矣。
5.
挖孔;鑿洞。
1.出自《禮記·禮運》地秉陰,竅於山川。
2.出自《枕中記》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
3.出自《清異錄·釋族》香井爐邊鎖一木柜,竅其頂。
4.出自《圣武記》凡門之制宜備火攻,故竅其扇以出銃槊,則攻者不敢前也。
6.
疏通;貫通。參見“竅領”。
1.出自《古今譚概·口碑·孔太守》孔太守在任時,聶雙江初到,有“三耳無聞,一孔不竅”之謠。
7.
指心眼兒。比喻心計;主意。
1.出自《憐香伴·歡聚》不然,我也是個有竅的人,怎么就被你們欺瞞到底。
2.出自《履園叢話·笑柄·太無竅》梨園人以張故,每唱至張石匠,輒諱張為李,祭酒(吳偉業)笑曰:“此伶甚有竅。”
3.出自《歧路燈》我又不是你爹那個執固性子,我不扭你的竅。
8.
比喻事情的要害或關鍵。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于今又有個不識竅的小二哥,也與個婦人私通……后惹出一場禍來,尸橫刀下。
2.出自《隋唐演義》阿姨風騷,姨夫識竅。大家錯誤,付之一笑。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誰知那些學生,全憑引薦的,我一則不懂這個竅,二來也怕求人,因此只教得三個學生。
9.
翹起。
1.出自《古今譚概·巧言·俗語歇后》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小黃竅嘴”。
2.出自《說岳全傳》來一陣藍青臉,朱紅發,竅唇露齒,真個奇形怪樣。
10.
用同“巧”。參見“竅合”。猶巧合。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六》蜀有兩花蕊夫人:一王衍母,隨衍入唐;一孟昶妃,隨昶入宋,皆徐姓,皆能詩,皆亡國,皆不善終。竅合乃若此哉。
11.
用同“巧”。參見“竅妙”。猶巧妙。
1.出自《野獲編·詞曲·北詞傳授》其中有巧孫者,故馬氏粗婢,貌奇丑而聲遏云,於北詞關捩竅妙處,備得真傳,為一時獨步。
1.儒家創始人仲尼和道家創始人老聃的并稱。
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16世紀中期,尼德蘭(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一帶)資本主義有了相當發展,資產階級反對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廣泛接受基督教新教。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建立宗教裁判所予以鎮壓。1566年,尼德蘭人民舉行起義,次年起義被鎮壓。1572年和1576年,北方各省和南方各省相繼舉行起義,并聯合起來◇西班牙采取分化瓦解手段,南方幾省與西班牙妥協。北方各省于1581年宣布建立聯省共和國。由于荷蘭省在聯省中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稱荷蘭共和國。經歷次戰爭,西班牙戰敗。1609年,西班牙實際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
1.尼姑所居處。
1.尼山,尼丘。
1.見"尼父"。
1.亦稱"尼甫"。
2.對孔子的尊稱。孔子字仲尼,故稱。
1.亦作"尼犍"。
2.梵語nirgrantha的省音譯。佛教所說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1.即尼庵。
1.見"尼干"。
1.猶尼庵。
1.孔子與孟子的并稱。孔子字仲尼,孟子名軻。
1.復姓。金有尼厖古鑒。見《金史》本傳。
1.山名。在山東曲阜縣東南,連泗水﹑鄒縣界。相傳孔子父叔梁紇﹑母顏氏禱于此而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2.指孔子。
1.即尼丘。
西非內陸國。面積12670萬平方千米。人口870萬(1994年)。首都尼亞美。大部分地區屬撒哈拉沙漠。氣候干熱。農業為主要經濟部門。世界主要產鈾國之一。
西非國家。在尼日爾河中下游,臨幾內亞灣。面積9238萬平方千米。人口1億(1995年),為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首都阿布賈,拉各斯為全國最大城市。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多樣。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經濟原以出口棕油、可可和花生為主。70年代后成為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之一。
1.尼姑。
1.即尼丘。
2.指孔子。
1.對孔子的尊稱。
1.見"尼師壇"。
1.亦作"尼師但那"。
2.梵語音譯。佛教徒所說六物之一。即隨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臥具。
1.謂人頭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1.尼姑所住的寺院。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1.尼姑受戒的地方。
1.年輕尼姑。
1.停止或阻止前進。
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在北美洲五大湖區的尼亞加拉河上。落差約51米,總寬度1240米∮中小島山羊島將瀑布一分為二西部屬加拿大,稱馬蹄瀑布;東部屬美國,稱亞美利加瀑布。在美洲各瀑布中水量最大,美、加兩國都建有水電站。為美洲著名風景旅游區。
1.尼庵。
1.指尼寺中專供來往僧官和侍尼所居的屋舍。
1.阻止。
1.摩尼寶珠。梵語意為寶珠,故稱寶珠為"尼珠"。
1.阻止,阻礙。
1.稀泥。亦指干結的泥塊。
1.道路阻塞。
1.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烏孫涂更阻,康居路猶澀。"后用以指道路艱險難行。
1.在路途中。
2.道路上面。
3.猶言手面上,眼前。
1.方言。謂來往順路經過。
1.謂說話被人竊聽。
1.為旅途中食用而準備的飲食。
1.衰敗時期。路,通"露"。
1.客舍。
①門徑經幾次試驗,有了些路數。②底細將情況匯總以后,路數比較清楚了。
1.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聞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后,吾親亡,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是三失也。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后以"路叟之憂"指百姓的疾苦。
1.露宿。住宿在野外。路,通"露"。
1.指高大的臺。
1.見"路鼗"。
1.一種簡便的通行憑證。
1.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
1.猶道路;路線。
2.路口。
3.門路;出路。
4.喻指某種發展趨勢或情況。
5.見"路頭菩薩"。
1.吳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亦為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