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山勢高而陡。
2.
形容詞
形容嚴厲。比喻剛直嚴峻。
3.
形容詞
形容輕微的寒冷。形容寒風刺骨。
1.
亦作“陗”。
2.
陡直;高峻。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上高巖之峭岸兮,處雌蜺之標顛。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夫樓季也而難五丈之限,豈跛牂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塹之勢異也。
3.出自《過始寧墅》詩巖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綿。
4.出自《清涼寺白云庵》詩庵云作頂峭無鄰,衣月為衿靜稱身。
3.
陡峻的山。
1.出自《演慎論》夫據圖揮刃,愚夫不為;臨淵登峭,莫不惴栗。
2.出自《題石甕寺》詩蘚壁松生峭,龕燈月照空。
3.出自《觀王氏雪圖》詩想有幽人遺世事,獨臨青峭倚長松。
4.
嚴峻,苛刻。
1.出自《韓非子·五蠹》故明王峭其法而嚴其刑也。
2.出自《四子講德論》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出自《文心雕龍·奏啟》術在糾惡,勢必深峭。
4.出自《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其治,峭法以繩下,故少犯。
5.
尖利。
1.出自《除夜》詩寒猶近北峭,風漸向東生。
2.出自《唐寺丞知南雄》詩逆水春風峭,孤舟掛席輕。
3.出自《桃花扇·寄扇》炭冷香消,人瘦晚風峭。
6.
形容詩文立意或遣詞造句奇險、挺秀。
1.出自《寄贈許璋少府》詩詩句峭無敵,文才清有余。
2.出自《寄慎伯筠》詩多為峭句不姿媚,天骨老硬無皮膚。
3.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昌黎取其渾,柳州取其峭。
7.
俊俏。參見“峬峭”。
1.出自《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詩蕤賓掩抑嬌多怨,散水玲瓏峭更清。
2.出自《傳花枝》詞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
8.
用同“悄”。參見“峭底”、“峭然”。
1.出自《祖堂集·洞山和尚》其僧去涅槃堂裏,兩人對坐,說話一切后,當胸合掌,峭底便去。
2.出自《祖堂集·洞山和尚》病僧曰:“若與摩,則珍重。”峭然便去。
3.出自《祖堂集·洞山和尚》至夜間,於大愚前說《瑜伽論》,譚唯識,復申問難。大愚畢夕峭然不對。
1.指春天將盡的時節。
1.衰敗枯槁。
1.殘缺不全地存留下來。
1.殘破動蕩。
1.冬季將盡之時。
1.指未化盡的冰雪。
1.殘殺攻伐。
1.見"殘膏剩馥"。
1.不完全的文稿。
1.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第五更時稱殘更。
也作殘杯冷炙”。吃剩的酒飯,多借指豪門富家的施舍。
1.尚未消盡的寒意。
1.指拂曉前將隱沒的銀河。
1.凋殘的花;落花。
1.猶殘酒。
1.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
1.喻指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1.猶殘照。
1.馀火。
1.殘剩著沒有完成的織物的織機。
肢體、器官等因傷病而缺損或嚴重變形關心殘疾人。
中國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城市設有。專為殘疾兒童提供門診咨詢和家庭服務,并開展各種功能訓練和醫療、教育、體育、職業培訓等康復活動。
因視力、聽力、語言、肢體、器官、智力等生理、心理缺損或功能方面障礙,喪失勞動能力而影響生活、學習、工作的人。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五個單位聯合主辦的大型綜合活動日。1988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決定,將每年4月17日定為殘疾人活動日。旨在動員社會各界開展義演、義賣、義診、義捐等助殘和聯誼活動,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1.殘碑。
1.衰敗的菊花。
1.指書中未讀完的部分。
2.殘缺不全的書。多指殘缺的寫卷﹑文稿。
1.殘酷苛刻。
1.猶殘酒。榼,盛酒器。
1.兇暴狠毒。
2.殘害。
兇暴狠毒敵人的殘酷審訊最終也沒能使他屈服。
1.摧殘毀壞。
1.亦作"殘興"。
2.農歷年底。
1.指金石銘文殘損不全。
1.殘馀的露水。
1.亦作"殘僯"。
2.殘殺;殺害。
1.摧毀掠奪。
2.殘缺不全。
1.懶散;遲慢。
1.殘暴兇猛。
1.殘殺毀滅。
2.毀壞。
3.殘缺磨滅。
1.殘馀的黨徒或舊勢力。
2.指余裔。
1.殘暴狠毒。
2.殘害虐待。
1.殘花。
1.剩馀的﹑不完整的片狀物。
1.同"殘編斷簡"。
1.摧殘破壞。
2.殘缺破敗。
1.指殘月。
1.中斷的或將盡的棋局。
1.古代的一種肉刑。
1.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