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腹低陷。亦指其他動物腹部低陷。參見“騫腹”。
1.出自《帝京景物略·胡家村》其先聒聒生者曰叫螞蚱,以比於聒聒,腹太似,恨騫。
2.
虧損。
1.出自《詩·小雅·無羊》矜矜兢兢,不騫不崩。
2.出自《宋書·後廢帝紀》頃國賦多騫,公儲罕給。
3.出自《吊樂毅文》大廈之騫兮,風雨萃之。
4.出自《印度中興之望》觀今者學術多廢墜,獨歷史尚稍完具,令士民不騫太古,以期獨立。
3.
仰首貌。
1.出自《楚辭·大招》鰅鳙短狐,王虺騫只。
2.出自《含元殿賦》進而仰之,騫龍首而張鳳翼。
4.
高。
1.出自《池州送孟遲先輩》詩寺樓最騫軒,坐送飛鳥沒。
2.出自《祭陳浚宣叔文》嗟乎宣叔,學以為己,不溺於俗,孤騫介峙。
5.
驚懼。
1.出自《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詩》人靈騫都野,鱗翰聳淵丘。
6.
通“鶱”。飛起。參見“騫翥”。
1.出自《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乃鴻騫舊吳,作守東楚。
2.出自《觀八駿圖說》觀其狀甚怪,咸若騫若翔,若龍鳳麒麟,若螳螂然。
3.出自《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鳥前騫。
7.
通“愆”。過失。
1.出自《荀子·正名》長夜漫兮,永思騫兮。
8.
通“搴”。拔取。
1.出自《后漢書·李固杜喬傳論》夫專為義則傷生,專為生則騫義。
2.出自《全唐詩》嘉薦有典,至誠莫騫。
9.
通“褰”。揭起;提起。
1.出自《漢書·酷吏傳·楊仆》將軍之功,獨有先破石門、尋狹,非有斬將騫旗之實也,烏足以驕人哉!
10.
用同“謇”。參見“騫諤”。參見“騫衣”。
1.出自《橫吹賦》木斂柯而攢抏,草騫葉而蕭瑟。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拂衣從之
3.出自《投梭記·出關》把云帆掛,風纜騫,一似鴟夷載得西子還。
11.
姓。唐有騫宏。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四上》。
1.猶饒舌。不該說而說。
1.謂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
1.謂罪重。引申為罪重的人。
2.失禮致歉之詞。
1.亦作"多癭"。亦作"多?"。亦作"多鷃"。
2.古代傳說極南處的國名。
1.呵責。
2.嘆惜聲。
1.無愧。
1.呵斥。
2.猶咄嗟。形容迅速。
嘆詞,表示驚詫或感嘆~怪事ㄧ~稱奇。
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他說話的口氣~,令人十分難堪。
咄咄驚嘆聲。指使人驚訝的怪事。
1.《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以"咄咄書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態。
1.咄嗟。形容迅速。
〈書〉吆喝。
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辦好,現在指馬上就辦到。
1.呵斥辱罵。
1.猶嘮叨。
1.謂呼喚應諾。唐司空圖《休休亭》"咄諾,休休莫莫,伎倆雖多性靈惡,賴是長教閑處著。"常用以形容事情輕易,只須張口一喚。
1.亦作"咄喏"。
2.見"咄諾"。
1.嘆息。
2.猶咄嗟◆吸之間。形容時間短暫;迅速。
1.邪佚殘暴。
1.大;寬大。
1.口張大貌。
1.表達不清楚貌。
1.張口不正。丑貌。
1.張開。
1.張口。
1.哆嗦。
1.即哆啰呢。
1.[法droguet]即哆啰呢。
1.即哆啰呢。
1.一種較厚的寬幅毛織呢料。
1.即哆啰呢。
1.方言。翻弄,擺弄。
1.渙散貌。
2.張口欲噬貌。
1.哆嗦。
1.謂身有殘疾的人材。
1.削除。
1.刺戳。
1.摘錄,選錄。
1.摘抄。
1.掇集。
1.摘取,選取。
1.摭拾。
1.刪除,清除。
1.指高峻的山。
1.綴上領圈的道袍。明代內臣服飾的一種。
1.猶奪服。
①奪取錦標,特指奪取冠軍這場大賽中數她~呼聲最高。②承包人或買主所投的標在投標競爭中中(zhòng)標這家公司在同其他八家廠商的競爭中~。
1.失去權力。
1.失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