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諩”。
2.
按照事物的類別或系統編排記錄。
1.出自《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
2.出自《烏氏廟碑銘》烏氏著於《春秋》,譜於《世本》,列於《姓苑》。
3.出自《梅花嶺記》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3.
引申為布置。
1.出自《兩般秋雨盦隨筆·文信國綠端蟬腹硯》憶當日與文山象戲,譜玉??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
4.
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書籍。
1.出自《史通·表歷》蓋譜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譜象形。
2.出自《會稽行》茶荈可作經,楊梅亦著譜。
3.出自《水東日記·蒸山》嘗過光福葉子昌家,閱其譜,婿陳瓘、宗人夢得皆有序。
4.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上》譜不詳其始,鄭玄已有《喪服譜注》一卷,譜為何人之作,疑不能明也。
5.出自《紅樓風俗譚·連宗拜把子送分子》這雖然不是同高祖的“近本家”,但都在同一“譜”內。
5.
曲譜。
1.出自《和友人新居園上》尋師望藥力,依譜上琴聲。
2.出自《長生殿·制譜》寡人適見此譜,真乃千古奇音,《驚鴻》何足道也。
3.出自《新民晚報》媽媽為了我,只好到處借譜來抄,幾年中抄滿了厚厚幾大冊的歌劇選曲和藝術歌曲。
6.
作曲。
1.出自《浣溪沙·別成上人并送性禪師》詞慣聽琴聲應可譜,飽觀魚陣已能排。
2.出自《昆侖行》山風呀,譜成壯曲豪歌。
7.
大致的標準;依據。
1.出自《上海的早晨》支部書記和阿英,都是能人,分析道理,處理事體,當然離不了譜。
2.出自《千重浪》哪一年到這時節,總是要打個譜的,分多少、留多少,來年該往哪兒使勁。
8.
猶左右。表示約數。
1.出自《盛世危言·銀行上》聞英商匯豐銀票在粵通用之票百余萬,該行已獲利二百余萬之譜。
2.出自《短褲黨》等到人到齊的時候,有三十余人之譜。
9.
件;樁。
1.出自《長夜》聽說為紅槍會那譜事情,徐壽椿快要跟馬文德開火了。
斷面呈t形的條狀鋼材。俗稱丁字鐵。
呈t形的街道。
1.明代內府十庫之一。專儲銅鐵﹑獸皮等物,以備御用。
1.孤獨。
1.形容出色。
1.形容窮得精光。
1.叮當作響。
2.形容窮得精光。
1.叮當。
2.形容剛強有骨氣。
1.蜻蜓的別稱。
1.象聲詞。形容金屬﹑玉石等撞擊的聲音。
1.形容金屬物體敲擊振動聲。
1.叮鈴。
1.形容鈴聲或金屬物體敲擊聲。
同‘丁寧’。
〈方〉追問。
叮①蚊蟲~。
再三囑咐老師~他,在新的環境里仍要繼續努力。
1.比喻很有名聲。
1.象聲詞。
1.象聲詞。聲清越貌。
象聲詞,多形容玉石等撞擊的聲音。
1.象聲詞。
1.泛稱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
1.泛稱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
1.中醫指病理變化急驟并有全身癥狀的惡性小瘡。
中醫指癥狀嚴重的疔瘡。
1.腳疔。
1.極視貌。
1.球類比賽中緊緊跟著對手不放的一種防守方法。
同‘釘梢’。
1.目光集中地看。
1.直視貌。
1.鐵制的有釘狀齒的耙﹐是翻地﹑碎土的農具。
1.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
用大鐵釘做齒的耙,用來弄碎土塊,平整地面。使用時平放在地面上,用牲畜或機器牽引。
釘釘子用的小錘,錘頭一端是方柱形,另一端扁平,有的中間有起釘子用的狹縫。
1.一種中間堆放五色糕點的盤。
1.見"釘封文書"。
1.舊時一種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書。它用釘子先在文書上扎眼﹐而后用紙捻子穿上﹐以示文書的機密和緊要。一般用于寄遞處決囚犯的公文。
1.頂缸。代人受過。釘﹐用同"頂"。
1.傳說中的石名。
1.一種中間堆放五色糕點的盤。
1.指洗鏡﹑補鍋﹑鋦碗等。
2.以(金玉等)鑲嵌器物。
3.一種貫穿物件的零件﹐猶今之鉚釘。
1.謂言必有中。
1.疔瘡。
1.古族名。亦為古國名。
1.象聲詞。馬行時佩鈴的聲音。
螺的一種,卵生,殼圓錐形。生活在溫帶和亞熱帶的淡水里和陸地上。是傳染血吸蟲病的媒介。
釘的頂端,是承受錘打或旋轉的部分。
1.謂用釘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