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店鋪;商店。
2.
名詞
用板子搭的床。
3.
名詞
舊時的驛站。現多用于地名。
1.
亦作“舖”。
2.
臥具;床鋪。
1.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梁瑯琊王歌辭五》孟陽三四月,移鋪逐陰涼。
2.出自《北夢瑣言》﹝溫庭云﹞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曰“救數人”也。
3.出自《母親》于大叔那邊客房開得有鋪,被、褥都是干凈的。
3.
商店。
1.出自《論變鹽法事宜狀》今令州縣人吏坐鋪自糶,利不關己,罪則加身。
2.出自《醒世姻緣傳》晁大舍出去,見了報喜眾人,差人往鋪中買了八匹大桃紅揀布與眾人掛紅。
3.出自《故事新編·采微》凡是能夠勉強走動的傷兵,大抵在茶館,酒店,理發鋪,以及人家的檐前或門口閑坐。
4.
驛站。
1.出自《齊東野語·祥瑞》所在奏貢芝草者,動二三萬本,蘄黃間至有一鋪二十五里之間,遍野而出。
2.出自《日知錄·驛傳》今時十里一鋪,設卒以遞公文。
1.牙前將校級武職。
1.官署所在地。
1.象牙或骨角制成的書﹑畫卷軸。
1.見"牙豬"。
1.指動物的牙齒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齒和指甲。
2.比喻勇士或武將。
3.猶羽翼。
4.差役;仆從。
1.即牙旗。
1.即牙人。
2.特指人販子。
3.小孩。
4.器物的外沿或雕飾的突出部分。
5.狼牙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狼牙》。
1.方言、子。亦特指男孩子。
1.最嫩的茶葉。
1.草木初生而未放的嫩葉。
2.引申為萌發﹑萌生。
常用的一種嫁接方法。選取母樹上稍帶木質部的芽,插在砧木的切口內,芽露外,然后用麻布條或塑料帶綁扎上下兩端,經培育而成活為新的植株。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技術要求較高。果樹上應用較普遍。
1.樹木再生之嫩芽。
1.亦作"厓厈"。
2.高峻的山崖﹑堤岸。亦比喻高傲,不平易。
1.山谷。
2.猶鴻溝。比喻隔閡。
1.指厓山一帶的海域。
1.見"厓岸"。
1.梗概;大略。
1.也寫作"崖門"。在廣東省新會縣南,珠江三角洲西南側。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南宋末年宋樞密副使張世杰以舟師碇海中,為元兵所敗。陸秀夫負帝昺于厓山沉海。
1.山名。又名厓門山。在廣東新會縣南大海中。與湯瓶嘴對峙如門,形勢險要。宋紹興時置厓山寨,為扼守南海門戶。宋末為抗元最后據點,陸秀夫負帝昺投海于此。
1.骨頭突露的樣子。形容消瘦。
1.睚眥。厓,通"睚"。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1.樹枝縱橫交叉貌。
1.同"枒杈"。
2.紛錯歧出貌。
1.樹木枝叉。
1.害蟲名。通稱膩蟲。體形似虱﹐故舊稱竹虱。生活在植物的嫩莖嫩葉間﹐用針狀口器刺吸汁液﹐排泄甘液以養幼蟲。種類很多﹐如棉蚜﹑麥蚜﹑高粱蚜﹑菜蚜﹑桃蚜﹑煙蚜等。其排泄的甘液﹐為螞蟻所嗜﹐因而常得螞蟻保護﹐故也稱蟻牛。
1.山崖﹑堤岸。
2.晉袁宏《后漢紀.獻帝紀二》"同郡陳仲舉名重當時,鄉里后進莫不造謁,邵獨不詣。蕃謂人曰'長幼之序不可廢也,許君欲廢之乎?'邵曰'陳侯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嚴肅端莊。
3.矜莊;孤高。
4.邊際。
5.引申為操守,節概。
1.山崖的陡立面。
1.形容張口欲咬人之狀。
1.巉崖,險峻的山崖。
1.宋代詩贊形式的一種說唱文學。以七字句韻文為主。
1.山崖。
1.合適的界限。
1.唐代散樂藝人稱皇帝。
1.山崖﹑山谷。
2.喻指嚴峻的氣度。
1.依傍山崖構筑的房屋。
1.猶范圍。
1.高崖深谷。指隱者所居之處。
1.山崖的邊側。
2.邊際。
1.指言行的檢束。
1.峭壁銳峰。
1.深險的陷阱。多形容心機陰毒奸險。
1.山坡。
1.山崖間的豁口;谷口。
1.高崖峻嶺。
1.從山崖上垂直下落的小股水流。
大概;輪廓將為汝言其崖略。
1.見"崖山"。
1.山崖間野蜂所釀的蜜。又稱石蜜﹑巖蜜。色青,味微酸。
2.指櫻桃。
1.猶始末。
1.考古學用語。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