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口小腹大的器皿,多為瓷或玻璃做成,通常用來盛液體。
1.
亦作“硑”?!般u”的今字?!爱J”的新字形。
2.
陶制汲水器。
1.出自《易·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
2.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之二》為家不鑿井,擔(dān)瓶下前溪。
3.出自《三游洞前巖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詩汲取滿瓶牛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
3.
古炊器。
1.出自《禮記·禮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4.
泛指腹大頸長的容器。
1.出自《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斛。
2.出自《文選·沈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象筵鳴寶瑟,金瓶泛羽巵。
3.出自《水滸傳》瓶兒罐兒,也有兩個(gè)耳朵。
5.
量詞。
1.出自《湖上招客送酒泛舟》詩兩瓶箬下新求得,一曲《霓裳》初教成。
2.出自《儒林外史》一個(gè)夯漢,挑了一擔(dān)食盒來,手里提著一瓶酒……來到柳樹下。
6.
姓。漢有瓶守。見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姓氏》。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青韻》《元和姓纂》曰:“后趙有瓶刪。”
1.指裝有龍頭形狀鋪首的甕城的門。
1.龍鳴。亦借指大聲吟嘯。
2.形容簫笛類管樂器聲音響亮。
3.形容聲音深沉或細(xì)碎。
4.形容語聲洪亮。
5.喻指君主的號令。
1.于琴尾端,用以承弦者。
1.皇裔。
1.指龍旗。
1.即龍鯉。一說指鯢魚,人魚。
2.古國名。
3.道教符箓。
1.指魚龍雜戲。
1.高大軒敞的車輿。
2.由龍拉的車輿。
3.天子的車輿。
4.借指皇帝。
5.指皇帝的統(tǒng)治區(qū)。輿,輿地。
1.龍旗。借指皇帝。
1.雷陣雨。
1.亦作"龍御"。
2.《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爰上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注"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即六龍也。"后因以"龍馭"指太陽。
3.指天子車駕。
4.借指皇帝。
5.謂君臨天下。 6.婉詞。謂帝王去世。
1.見"龍馭"。
1.深淵。古人以為深淵中藏有蛟龍,故稱。
2.古劍名。
1.見"龍圓"。
1.亦作"龍?jiān)?。
2.即龍洋。
1.指龍駕的車。
1.喻王者興起。語本《易.干》"見龍?jiān)谔铩蜍S在淵。"
2.喻縱橫馳騁,奮發(fā)有為。
3.飛駛貌。
4.騰飛貌。
1.喻高舉遠(yuǎn)逝。
1.天之之柩。
1.見"龍藏"。
1.澤蘭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三.澤蘭》。
1.龍形紋。
2.奇麗的辭藻。
1.龍宮。
1.畫有龍的旗幟。
1.飾刻龍形的酒盞。
1.本謂陰陽二氣交戰(zhàn)。《易.坤》﹕"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后遂以喻群雄爭奪天下。
1.同"龍爭虎斗"。
1.見"龍血玄黃"。
1.喻戰(zhàn)爭激烈。
1.龍紋;龍形。
2.指龍旗。
3.皇帝的儀仗。唐溫庭筠《湖陰詞》"白虬天子金閎铓,高臨帝座回龍章。"亦借指皇帝。
4.指得專征伐的大將之旗。
5.畫或繡龍之服。天子之服。語出《禮記.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 6.袞龍之服和章甫之冠。 7.喻不凡的文采﹑風(fēng)采。 8.對皇帝文章的諛稱。
1.不凡的儀表風(fēng)采。
1.喻文采炳煥。
1.對帝王的文章﹑詔書﹑敕令的諛稱。
2.指道教的符箓。
1.酒杯。借指美酒。淥,同"醲"。
1.清波。
1.清澈的池塘。
1.清澈回旋的水。
1.清水。
1.美酒。淥,同"醲"。
1.眼睛的俗稱。
1.美酒名。淥,同"醲"。
1.濕潤貌。
1.清澈的水。
2.古曲名。
1.傳說中的人名。顓頊之師。
1.美酒。淥,同"醲"。
1.酒的別稱。淥,同"醲"。
1.亦作"硉兀"。
2.高聳;突出。
3.引申為委屈不平。
4.嚴(yán)峻。
5.豪放;高亢。
1.勤勉不懈貌。
1.象聲詞。形容雷聲。
1.見"硉砵"。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