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蟛”。亦作“蟚蚏”。蟹的一種。體小,足無毛。
1.出自《古今注·魚蟲》蟛蚏,小蟹也,生海邊涂中,食土,一名長卿。其有一螯大者,名為擁劍,一名執火。
2.出自《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鄉味珍蟛蚏,時鮮貴鷓鴣。
3.出自《五雜組·物部一》吳越王宴陶谷,蛑蝤至蟛蚏六十余種。
2.
同“蟛”。甲殼綱。似蟹,體小,螯足無毛,紅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區江河沼澤的泥岸中。
1.出自《搜神記》晉太康四年,會稽郡蟛蚑及蟹皆化為鼠。其眾覆野,大食稻為災。
2.出自《嶺表錄異》招潮子,亦蟛蜞之屬。殼帶白色。海畔多潮,潮欲來皆出坎,舉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3.出自《輟耕錄·食品有名》若鱭魚子名螳螂子,及松江之上海、杭州之海寧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極紅者似之故也。
4.出自《祭張閑中文》搜石罅之蟛蜞,因搴裳而同揭。
1.秋天成熟的果實。
1.傍晚的寒氣。
2.謂寒冷的時間長。
3.馀寒。
1.遲放的花蕊。
1.晩稻。
1.指花一段時間仍保持紅色。
2.荔枝的別名。
1.晩上舉行的以文娛節目為主的集會。
1.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以后再推遲若干年結婚。
1.謂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氣晴朗。
1.改嫁;再醮。
1.晩秋作物。
1.晩上。
1.再遇;再相見。
2.猶新交。
1.指到了晩年不能保持節操。
1.宋韓琦《九日水閣》詩"隨慚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晩節香。"后詩人常以"晩節香"頌菊。
1.后進;后輩。
1.粳稻的一種。生長期長,成熟期較晩。
1.傍晚時的景色。南朝梁簡文帝有《晩景出行》詩。
2.夜晚的情景。
3.晩年的景遇。
1.晩年的境遇;晩年。
1.猶晩成。
1.指僧尼每天傍晚時分的念佛誦經。
1.傍晚。
1.傍晚;入夜。
1.夜晚或傍晚時的各種天然響聲。
1.即后夫。
1.即后父。
1.晩更。漏,更次。
1.晩年。
1.遲熟的麥。
1.年老。
1.霜降節后成熟的稻米。
1.年老昏憒。
1.猶晩年。
1.見"晩暮"。
1.亦作"晩莫"。形容年老。
2.引申為晚年。
3.猶歲末。
4.謂出仕時間已太遲。
1.年老之時。
2.末年。
1.繼母。
1.晩娘。
1.媳婦對丈夫之繼母的稱謂。
1.一個時代﹑一個過程或一個人一生等的最后階段。
1.暮色;日暮時的景象。
2.指晩秋的天氣。
1.見"晩憩"。
1.亦作"晩憇"。
2.晩間休息。
1.謂傍晚晴朗的天色。
2.比喻晩年處境優裕。
1.傍晚時寺院傳出的磬聲。
1.秋季的末期。指農歷九月。
1.夕陽。
1.指草木晩開花。
2.指遲開的花。
3.晩年顯榮。
1.遲到。
1.謂作物凋零得遲。
1.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