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瘡口潰爛所化的黏液。
1.出自《靈樞經·玉版》營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
3.出自《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
4.出自《馬氏日抄·番藥》阿息兒,狀如地骨皮……又治金瘡膿不出,嚼碎傅瘡上即出。
2.
肥貌。
1.出自《文選·曹植〈七啟〉》玄熊素膚,肥豢膿肌。
3.
腐爛。
1.出自《齊民要術·水稻》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侵水芟之,草悉膿死。
4.
通“醲”。濃厚。
1.出自《七發》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1.即驛舍。
1.即驛船。
1.驛站所用的差役。
1.驛站的官吏。
1.見"驛館"。
1.指驛站。
1.古時筑在驛道旁用以計里程的土壇。
1.即驛舍。
1.同"驛使梅花"。
1.驛馬。
1.戍守驛站的將領。
1.驛站的馬棚。
1.掌管郵傳的機構。
1.驛站的口岸;水驛碼頭。
1.驛站的胥吏。
1.驛站的仆役。
1.驛馬的飼料。
1.驛道上的山嶺。
1.驛站的樓房。
1.驛道;大道。
1.同"驛使梅花"。
1.途中旅舍所備的供旅客往來于驛道上的驢。
1.謂在驛道上巡邏。
1.猶絡繹。連續不斷。驛,通"繹"。
1.驛站供應的馬。供傳遞公文者及來往官員使用。
2.叢辰名。與天后同位,傳說為月中福神。
1.迷信命運的人所認為的主奔波勞碌之星。
1.驛道所植的梅樹。
1.驛站的大門。
1.見"驛鋪"。
騎驛馬傳遞公文的人適見驛騎馳來。
1.驛舍的圍墻。
1.驛路上的橋。
1.憑以乘用驛站車馬﹑使用夫役的紙券。
1.擾動;騷亂。驛,通"繹"。
1.傳舍;旅店。
1.指驛吏。
古代傳遞公文的人折花逢驛使。
1.《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1.經驛站遞送的文書。
1.驛路旁所種的樹。
1.唐代管理驛站的官員。
1.以驛馬遞送。
1.唐代供驛站費用所置的田地。
1.驛舍的廳堂。
古代供旅途歇息住宿的處所風帆數驛亭。
1.驛站的庭院。
1.驛舍。
1.驛使傳遞的信件。借指親友的音信。
1.乘驛馬疾行。
1.由驛站供應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