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軍中用以止鼓退軍的樂器。青銅制,體短而闊,有中空的短柄,插入木柄后可執(zhí),原無舌,以槌擊之而鳴。三個或五個一組,大小相次,盛行于商代。《宣和博古圖》有漢舞鐃,其形上圓下方,下作疏欞,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為樂舞時所用。
1.出自《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2.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鳴鐃且卻,及表乃止。
2.
一種打擊樂器。形制與鈸相似,唯中間隆起部分較小,其徑約當全徑的五分之一。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fā)聲。大小相當?shù)溺t與鈸,鐃所發(fā)的音低于鈸而馀音較長。
1.出自《歸田瑣記·請鑄大錢》又如大小鉦鐃,與鼓相配而鳴者,為歲首戲樂之具。從前惟富戶乃有之,近則中小戶亦多有之。
3.
通“磽”。惡,壞。
1.出自《后漢書·五行志一》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曰:“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纖纖不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后年鐃。”……“后年鐃”者,陳竇被誅,天下大瑰。
2.出自《后漢書·竇武傳》武紹走……梟首洛陽都亭
1.見"奴戮"。
1.俘虜;奴隸。
2.視作俘虜﹑奴隸。
1.亦作"奴僯"。
2.謂施以刑辱,使為奴隸。
1.猶奴家。婦女自稱。
1.猶奴隸。
2.舊時在主人家從事賤役者的通稱。
1.無能和怯弱。奴,通"駑"。
1.謂役使如奴。
1.謂視之如奴,輕視之意。
1.謂僅工于模仿的書法。
1.元時對樂戶家子女和奴婢的賤稱。
2.為奴婢的自稱。
1.謂才能低下的人。
1.奴才的性格。
1.謂奴才相。
1.形容低聲下氣,諂媚奉承的嘴臉。
1.猶言奴顏婢睞。
形容卑躬曲膝、低三下四、沒有骨氣、一味諂媚討好的樣子他們對外奴顏婢膝,甘心賣國求榮。
1.諂媚討好別人的嘴臉和性格。
1.僮仆;奴仆。
1.兒童。
1.家小財物。
1.謂妻子老小。
1.誅及子孫。
2.說或作奴隸,或加殺戮。
3.多用為殺戮之意。
1.兒童。
1.家屬。
1.見"駑暗"。
1.見"駑馬鉼刀"。
1.見"駑材"。
1.亦作"駑才"。
2.平庸低劣之材。
1.駑馬。
1.低劣軟弱。
1.劣馬所駕之車。
1.亦作"駑頓"。
2.平庸低下。
3.指低下的才能。
1.見"駑鈍"。
1.指駑弱之馬。
1.兇悍頑劣。
1.遲鈍。
1.劣馬所駕之車。
1.劣馬。
2.謂能力低劣。
3.喻庸劣的才力。
1.才能低劣的將領(lǐng)。
1.指駑馬。
1.即駑馬。
1.指低下懦弱之才。
1.喻才智低下﹑能力弱小的人。
1.指駑馬與良馬。亦指低劣和優(yōu)良。
1.低劣的才能。
2.形容才能低劣。
1.駑劣的騾子。
1.劣馬。
1.比喻庸人目光短淺,顧惜眼前小利。棧豆,馬槽中的豆料。
1.用馬拉車,一天為一駕,十駕指十天路程。謂駑馬奮力拉車,亦可至遠。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奮勉從事,同樣能達到目的。
1.笨牛。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